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2页 |
| 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| ·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概况 | 第9-10页 |
| ·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| 第10-11页 |
| ·锂离子电池特点 | 第11-12页 |
| ·LiNiO_2正极材料 | 第12-15页 |
| ·LiNiO_2的晶体结构 | 第12-13页 |
| ·LiNiO_2的制备与合成 | 第13页 |
| ·LiNiO_2存在的问题 | 第13-14页 |
| ·克服LiNiO_2缺陷的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镍基材料的研究现状 | 第15-20页 |
| ·传统(含钴)镍基正极材料 | 第15-17页 |
| ·新型(无钴)镍基正极材料 | 第17-20页 |
| ·镍基材料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| 第20-21页 |
| ·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| 第21-22页 |
|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设备 | 第22-31页 |
| ·实验的主要原料及仪器设备 | 第22-23页 |
| ·共沉淀-高温固相法合成LiNi_(0.7)Mn_(0.3)O_2工艺 | 第23-25页 |
| ·电池的制作 | 第25-28页 |
| ·AA圆柱电池的制作 | 第25-27页 |
| ·扣式电池的制作 | 第27-28页 |
| ·材料物理化学性能表征 | 第28-29页 |
| ·粒度分析 | 第28页 |
| ·X-射线衍射分析(XRD) | 第28页 |
| ·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(SEM) | 第28-29页 |
| ·X-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(XPS) | 第29页 |
| ·材料电化学性能表征 | 第29-31页 |
| ·循环与倍率测试 | 第29页 |
| ·循环伏安测试(CV) | 第29-30页 |
| ·交流阻抗测试(EIS) | 第30页 |
| ·低温性能测试 | 第30-31页 |
| 第三章 镍锰固溶镍基正极材料LiNi_(0.7)Mn_(0.3)O_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| 第31-52页 |
| ·引言 | 第31页 |
| ·前驱体Ni_(0.7)Mn_(0.3)(OH)_2球化实验探索 | 第31-33页 |
| ·前驱体Ni_(0.7)Mn_(0.3)(OH)_2的颗粒分布和形貌表征 | 第31-32页 |
| ·前驱体Ni_(0.7)Mn_(0.3)(OH)_2的XRD表征 | 第32-33页 |
| ·烧结温度对LiNi_(0.7)Mn_(0.3)O_2性能的影响 | 第33-37页 |
| ·LiNi_(0.7)Mn_(0.3)O_2的形貌表征 | 第33-35页 |
| ·LiNi_(0.7)Mn_(0.3)O_2的结构表征 | 第35-36页 |
| ·LiNi_(0.7)Mn_(0.3)O_2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分析 | 第36-37页 |
| ·Li/(Ni+Mn)摩尔比对LiNi_(0.7)Mn_(0.3)O_2性能的影响 | 第37-40页 |
| ·材料结构分析 | 第38-39页 |
| ·电化学性能的测试分析 | 第39-40页 |
| ·保温时间对LiNi_(0.7)Mn_(0.3)O_2性能的影响 | 第40-43页 |
| ·材料结构分析 | 第40-42页 |
| ·电化学性能的测试分析 | 第42-43页 |
| ·烧结气氛对LiNi_(0.7)Mn_(0.3)O_2性能的影响 | 第43-46页 |
| ·材料形貌表征 | 第43-44页 |
| ·材料结构分析 | 第44-45页 |
| ·电化学性能的测试分析 | 第45-46页 |
| ·优化条件下制备LiNi_(0.7)Mn_(0.3)O_2性能的研究 | 第46-51页 |
| ·X-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·容量微分和循环伏安测试(CV) | 第48-50页 |
| ·高压下LiNi_(0.7)Mn_(0.3)O_2的电化学性能 | 第50-5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第四章 掺杂Al~(~(3+))对正极材料LiNi_(0.7)Mn_(0.3)O_2性能的影响 | 第52-57页 |
| ·引言 | 第52页 |
| ·液相掺杂Al~(3+)对LiNi_(0.7)Mn_(0.3)O_2性能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| ·液相法掺杂Al~(3+)的结构分析 | 第52-53页 |
| ·液相法掺杂Al~(3+)的电化学性能 | 第53-54页 |
| ·固相掺杂Al~(3+)对LiNi_(0.7)Mn_(0.3)O_2性能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| ·固相法掺杂Al~(3+)的结构分析 | 第54-55页 |
| ·固相法掺杂Al~(3+)的电化学性能 | 第55-5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| 第五章 掺杂Co~(3+)对正极材料LiNi_(0.7)Mn_(0.3)O_2性能的影响 | 第57-68页 |
| ·引言 | 第57页 |
| ·掺杂Co~(3+)前驱体的形貌表征 | 第57-58页 |
| ·掺杂Co~(3+)材料的形貌表征 | 第58-60页 |
| ·掺杂Co~(3+)材料的结构分析 | 第60-61页 |
| ·掺杂Co~(3+)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测试分析 | 第61-63页 |
| ·循环伏安测试 | 第63-64页 |
| ·倍率测试 | 第64-65页 |
| ·低温测试 | 第65-66页 |
| ·电化学阻抗测试(EIS) | 第66-6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| ·结论 | 第68页 |
| ·展望 | 第68-7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0-76页 |
| 致谢 | 第76-77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77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