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岭土制备白炭黑及应用其吸附钙、镁离子的实验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9-19页 |
·高岭土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·高岭土的结构及性质 | 第9页 |
·高岭土的分布及应用 | 第9-10页 |
·白炭黑制备方法 | 第10-13页 |
·白炭黑的结构和性质 | 第10-11页 |
·白炭黑的制备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高岭土制备白炭黑 | 第12-13页 |
·白炭黑产品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| 第13-17页 |
·水资源概况 | 第13-14页 |
·高钙镁含量水溶液的产生和危害 | 第14页 |
·硬水软化的方法 | 第14-17页 |
·白炭黑吸附钙镁离子的探索性研究 | 第17页 |
·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| 第17-18页 |
·主要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实验方法 | 第19-29页 |
·主要试剂和仪器 | 第19-20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19-20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20页 |
·制备提硅液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提硅率的计算 | 第21-24页 |
·高岭土中硅含量测定 | 第21-22页 |
·提硅液中硅含量测定 | 第22-23页 |
·高岭土煅烧失重率的计算 | 第23页 |
·提硅率的计算 | 第23-24页 |
·白炭黑的合成 | 第24-25页 |
·白炭黑的合成方法 | 第24页 |
·白炭黑产率的测定 | 第24页 |
·白炭黑DBP值的测定 | 第24-25页 |
·高岭土及其制品主要表征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红外光谱法(FTIR) | 第25页 |
·X射线衍射(XRD) | 第25页 |
·差热分析(DSC) | 第25-26页 |
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技术(FESEM) | 第26页 |
·白炭黑吸附性能测试 | 第26-29页 |
·溶液中钙离子的含量测定 | 第26-27页 |
·溶液中钙、镁离子含量的测定 | 第27页 |
·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| 第27-28页 |
·钙、镁离子吸附量的计算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白炭黑合成工艺研究 | 第29-45页 |
·高岭土的表征 | 第29-32页 |
·高岭土的DSC分析 | 第29页 |
·高岭土的XRD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高岭土的FTIR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煅烧高岭土的FTIR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考察提硅液的合成条件 | 第32-36页 |
·高岭土中二氧化硅含量 | 第32页 |
·高岭土煅烧温度的选择 | 第32-33页 |
·碱液浓度对溶出率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反应温度对溶出率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碱浸时间对溶出率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白炭黑合成条件的选择 | 第36-43页 |
·偏硅酸钠溶液浓度的选择 | 第36-37页 |
·碳化温度的选择 | 第37-38页 |
·反应时间的选择 | 第38页 |
·陈化时间的选择 | 第38-39页 |
·不同处理条件下白炭黑的DBP值 | 第39-40页 |
·产物表征 | 第40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四章 白炭黑对钙、镁离子的去除研究 | 第45-57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5-46页 |
·药品和仪器 | 第45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5-46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6-55页 |
·加入分散剂下的白炭黑去除钙、镁离子效果 | 第46页 |
·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白炭黑去除钙、镁离子效果 | 第46-47页 |
·白炭黑用量对去除钙离子效果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·溶液浓度对去除钙离子效果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·摇床转速对去除钙离子效果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反应温度对去除钙离子效果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白炭黑用量对去除镁离子效果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·溶液浓度对去除镁离子效果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摇床转速对去除镁离子效果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·反应温度对去除镁离子效果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57-59页 |
·结论 | 第57-58页 |
·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