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3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3-20页 |
·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3-14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4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4-18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5-16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·主要创新与不足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 | 第20-27页 |
·基本概念界定 | 第20-21页 |
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| 第20页 |
·农村居民参保意愿 | 第20-21页 |
·农村居民缴费意愿 | 第21页 |
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理论 | 第21-26页 |
·市场失灵理论 | 第21-24页 |
·社会公平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社会风险管理理论 | 第25-2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应县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与效果 | 第27-34页 |
·应县人口与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| 第27-28页 |
·应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历程与效果 | 第28-32页 |
·应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过程 | 第28页 |
·应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| 第28-31页 |
·应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 | 第31-32页 |
·应县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 | 第32-33页 |
·老年居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| 第32页 |
·有效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| 第32页 |
·有效改善与政府的关系 | 第32-33页 |
·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体制不断完善 | 第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4章 应县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分析 | 第34-51页 |
·应县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的内在需求与动力 | 第34-35页 |
·应县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的内在需求 | 第34页 |
·应县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动力 | 第34-35页 |
·应县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 | 第35-49页 |
·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 | 第35-36页 |
·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6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第5章 应县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意愿分析 | 第51-55页 |
·应县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的内在需求与动力 | 第51-52页 |
·应县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意愿的影响因素 | 第52-54页 |
·收入水平的制约 | 第52页 |
·信心缺失的制约 | 第52-53页 |
·缴费档次数量与补贴标准的制约 | 第53页 |
·对制度的担忧 | 第53-54页 |
·宣传不到位,政府办理员硬性的规定 | 第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6章 提高应县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与缴费意愿的对策 | 第55-66页 |
·政府责任 | 第55-58页 |
·规范制度,健全法律监督体系 | 第55-56页 |
·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| 第56页 |
·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居民对制度的了解和认可度 | 第56-57页 |
·各乡镇、农村要有区别的切入 | 第57-58页 |
·提高青年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| 第58页 |
·财政补贴 | 第58-63页 |
·加大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投入 | 第59-60页 |
·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| 第60-62页 |
·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 | 第62页 |
·稳定经济的增长 | 第62-63页 |
·建立适应应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 | 第63-66页 |
·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| 第63页 |
·改善农村治理模式 | 第63-64页 |
·健全网络服务 | 第64页 |
·建立城乡统筹模式 | 第64-66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1、结论 | 第66-67页 |
2、展望 | 第67-68页 |
附录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