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实验研究 | 第10-35页 |
1.实验材料 | 第10-12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10页 |
·实验药品 | 第10页 |
·实验主要试剂 | 第10-11页 |
·实验主要仪器 | 第11-12页 |
2.实验方法 | 第12-17页 |
·模型的建立 | 第12页 |
·实验分组 | 第12页 |
·给药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取材及标本制作 | 第13页 |
·实验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| 第13-17页 |
·统计学处理 | 第17页 |
3. 实验结果 | 第17-27页 |
·一般状态观察 | 第17页 |
·大鼠体重比较 | 第17-20页 |
·大鼠子宫指数比较 | 第20-21页 |
·大鼠血清E2、P水平比较 | 第21-23页 |
·大鼠子宫ERαmRNA相对表达量 | 第23-25页 |
·大鼠子宫组织PR蛋白表达检测 | 第25-27页 |
小结 | 第27-28页 |
讨论 | 第28-35页 |
1.本实验的理论依据 | 第28-29页 |
·POF以肾虚为本 | 第28页 |
·遵循周期阴阳转换 | 第28-29页 |
·未病先防早期介入 | 第29页 |
2.实验动物及造模法的选择 | 第29页 |
3.实验药物的选择 | 第29-30页 |
·左归丸与POF | 第29-30页 |
·右归丸与POF | 第30页 |
·补佳乐、安宫黄体酮与POF | 第30页 |
4.指标选取的合理性 | 第30-31页 |
·大鼠血清E2、P水平与POF | 第30页 |
·大鼠子宫组织ER、PR的表达量与POF | 第30-31页 |
5.大鼠血清E2、P水平与子宫ER、PR的相关性 | 第31-32页 |
6.左右归丸对POF大鼠E2、P水平及子宫ER、PR表达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7.阴阳循期序贯疗法与单纯补肾阴、肾阳的疗效差异 | 第33页 |
8.早期合后期干预与单纯早期及后期干预治疗POF的时效差异 | 第33页 |
9.思考与展望 | 第33-35页 |
结语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9页 |
附录 | 第39-47页 |
致谢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