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| 第6-9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| 第11-21页 |
一、现代医学对颅脑损伤的研究 | 第11-16页 |
1.“创伤性半暗带”的提出 | 第11页 |
2.“半暗带”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----细胞凋亡 | 第11-12页 |
3.影响细胞凋亡的内环境因素 | 第12-13页 |
·兴奋性氨基酸与钙离子超载 | 第12页 |
·局部缺血缺氧与血脑屏障的破坏 | 第12-13页 |
·氧自由基过度产生 | 第13页 |
·炎症反应 | 第13页 |
4.细胞凋亡的通路研究 | 第13-15页 |
·线粒体通路 | 第13-14页 |
·内质网通路 | 第14页 |
·死亡受体通路 | 第14-15页 |
5.ERK的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二、祖国医学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| 第16-17页 |
1.病名沿革 | 第16页 |
2.病因病机 | 第16-17页 |
·瘀血阻滞 | 第16-17页 |
·水湿内停 | 第17页 |
·痰浊瘀阻 | 第17页 |
·髓海虚损 | 第17页 |
·气机失调 | 第17页 |
三、针灸对颅脑损伤治疗的研究概况 | 第17-21页 |
1.针灸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| 第17-19页 |
·醒脑开窍针法 | 第17-18页 |
·头针疗法 | 第18页 |
·体针疗法 | 第18页 |
·电针疗法 | 第18-19页 |
·穴位注射疗法 | 第19页 |
·其他针法 | 第19页 |
2.针灸影响脑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进展 | 第19-21页 |
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| 第21-31页 |
实验一 针刺对TBI大鼠的疗效研究 | 第21-25页 |
1.实验材料 | 第21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21页 |
·主要药品及试剂 | 第21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21页 |
2.实验方法 | 第21-24页 |
·实验动物及分组 | 第21-22页 |
·动物模型的建立 | 第22页 |
·针刺治疗方案 | 第22-23页 |
·针刺疗效评价方法 | 第23-24页 |
3. 实验结果 | 第24-25页 |
实验二 针刺对凋亡脑神经元和脑组织内ERK表达的影响 | 第25-31页 |
1. 实验材料 | 第25-26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25页 |
·主要仪器和药品 | 第25-26页 |
2. 实验方法 | 第26-29页 |
·动物分组 | 第26页 |
·动物模型的建立 | 第26页 |
·针刺治疗方案 | 第26页 |
·脑组织取材及切片制作 | 第26-27页 |
·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内ERK的表达情况 | 第27-28页 |
·TUNEL法检测凋亡脑细胞 | 第28-29页 |
3. 实验结果 | 第29-31页 |
第三部分 讨论 | 第31-35页 |
一 实验动物的选择 | 第31页 |
二 关于如何在模型制造过程中减少动物死亡 | 第31页 |
三 选穴依据 | 第31-32页 |
四 本实验研究的特点 | 第32-33页 |
五 针刺对凋亡脑细胞的数量和脑组织内ERK表达量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第四部分 结论 | 第35-36页 |
第五部分 问题与展望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2页 |
附录 | 第42-46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