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| ·锂离子电池概述 | 第11页 |
| ·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| 第11-12页 |
| ·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8页 |
| ·钴酸锂材料 | 第13-14页 |
| ·锰酸锂材料 | 第14-16页 |
| ·磷酸铁锂材料 | 第16-17页 |
| ·三元材料 | 第17-18页 |
| ·包覆提高正极材料的性能 | 第18页 |
| ·本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| 第二章 研究方法概述 | 第20-26页 |
| ·包覆方法的选择 | 第20-21页 |
| ·气相沉积法 | 第20页 |
| ·热分解法 | 第20页 |
| ·化学沉淀法 | 第20页 |
| ·溶胶凝胶法 | 第20页 |
| ·化学镀法 | 第20页 |
| ·水热法 | 第20-21页 |
| ·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| 第21-26页 |
| ·第一性原理的计算思路 | 第21-23页 |
| ·密度泛函理论 | 第23-26页 |
| 第三章 水热法包覆锰酸锂 | 第26-51页 |
| ·实验药品 | 第26页 |
| ·材料性能测试 | 第26-28页 |
| ·X射线衍射测试 | 第26-27页 |
| ·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| 第27页 |
| ·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| 第27-28页 |
| ·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 | 第28页 |
| ·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28-29页 |
| ·扣式电池的制备 | 第28页 |
| ·恒流充放电测试 | 第28页 |
| ·电化学阻抗普测试 | 第28-29页 |
| ·循环伏安曲线测试 | 第29页 |
| ·实验过程 | 第29-31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1-49页 |
| ·包覆对锰酸锂材料结构的影响 | 第31页 |
| ·包覆对锰酸锂分体颗粒微观及表面形貌的影响 | 第31-41页 |
| ·包覆前后锰酸锂样品表面成分的分析 | 第41-43页 |
| ·包覆层对锰酸锂材料循环性能的影响 | 第43-47页 |
| ·包覆锰酸锂MS-2(循环性能最佳)样品其它性能的分析 | 第47-49页 |
| ·不同厚度镍氧化物包覆层对Li+扩散影响研究的总结 | 第4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| 第四章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锰酸锂包覆机理 | 第51-58页 |
| ·VASP简介 | 第51页 |
| ·计算方法 | 第51页 |
| ·结果和讨论 | 第51-57页 |
| ·锰酸锂晶体模型表面结构的选择 | 第51-54页 |
| ·包覆模型表面结构的变化 | 第54页 |
| ·包覆后锰酸锂表面锰元素价态的变化 | 第54-5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|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8-60页 |
| ·总结 | 第58页 |
| ·展望 | 第58-6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0-66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| 第66-67页 |
| 致谢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