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生物学论文--环境微生物学论文

高寒草地真菌纤维素降解酶系及其对油菜秸秆降解活性的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1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1-26页
 1 纤维素类物质资源及研究降解纤维素类物质真菌的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·纤维素类物质资源第11页
   ·研究降解纤维素类物质真菌的意义第11-12页
 2 降解纤维素类物质真菌的研究方法第12-16页
   ·分离方法第12页
   ·筛选方法第12-16页
     ·初步筛选第12-13页
     ·复选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·酶活力筛选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·合菌群筛选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·诱变选育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·基因筛选法第15-16页
   ·降解纤维素类物质真菌DNA多态性分析第16页
 3 高寒草地降解纤维素类物质微生物生态过程和功能的研究第16-21页
   ·我国草地微生物生态的研究概况第17页
   ·微生物功能群的界定及降解纤维素类物质微生物的生态学研究第17-19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功能群的界定第17-18页
     ·高寒草地降解纤维素类物质微生物的生态学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·降解纤维素类物质微生物的生态过程第19-20页
   ·高寒草地降解纤维素类物质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第20页
   ·存在的问题第20-21页
 4 高寒地区油菜秸秆资源及再生利用的意义第21-24页
   ·油菜秸秆资源第21页
   ·油菜秸秆资源的利用状况第21-23页
   ·高寒地区油菜秸秆资源再生利用的意义第23-24页
 5 论文的研究意义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4-26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24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24-25页
   ·技术路线第25-26页
第二章 纤维素分解真菌和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分子鉴定第26-38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27-30页
   ·供试菌株及来源第27页
   ·培养基第27-28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8-30页
     ·初步筛选第28页
       ·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培养基筛选法第28页
       ·滤纸平板培养基筛选法第28页
       ·滤纸分解度实验第28页
     ·产酶菌株复选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·绘制标准曲线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·粗酶液的制备第29页
       ·酶活力测定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纤维素分解真菌菌株的稳定性测定第30页
     ·rDNA-ITS鉴定第30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30-35页
   ·初步筛选结果第30-32页
   ·复选结果第32页
   ·菌株的稳定性及酶活力测定结果第32-33页
   ·分子鉴定结果第33-35页
 3 讨论第35-37页
 4 小结第37-38页
第三章 产漆酶菌株的筛选、鉴定及产酶条件的初步研究第38-47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·供试菌株第39页
   ·培养基第39-40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40页
     ·初步筛选第40页
     ·粗酶液的制备及漆酶活力测定第40页
     ·rDNA-ITS鉴定第40页
     ·产酶条件的研究第40页
   ·数据处理及分析第40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40-45页
   ·初步筛选结果第40-41页
   ·复选结果第41页
   ·分子鉴定结果第41-42页
   ·产漆酶条件的研究结果第42-45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菌株310b产漆酶的影响第42页
     ·初始pH值对菌株310b产漆酶的影响第42页
     ·C源对菌株310b产漆酶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 ·N源对菌株310b产漆酶的影响第43页
     ·非营养有机物对菌株310b产漆酶的影响第43页
     ·Cu~(2+)对菌株310b产漆酶的影响第43页
     ·接种量对菌株310b产漆酶的影响第43页
     ·转速对菌株310b产漆酶的影响第43-45页
 3 讨论第45页
 4 小结第45-47页
第四章 高产酶活菌株的培养特性第47-54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47-48页
   ·供试菌株第47页
   ·培养基第47-48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48页
     ·培养特性第48页
     ·菌株间相互关系第48页
   ·数据处理及分析第48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48-51页
   ·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·不同碳源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·不同氮源对真菌生长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·菌株间的相互关系第51页
 3 讨论第51-53页
 4 小结第53-54页
第五章 高产酶活菌株的酶学性质第54-62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54-55页
   ·供试菌株第54-55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55页
     ·酶活力测定第55页
     ·粗酶液酶学性质第55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55-60页
   ·菌株产酶种类及相对酶活力大小比较第55-56页
   ·不同菌株发酵粗酶液的酶学性质第56-60页
     ·产羧甲基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第56-58页
     ·产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第58-59页
     ·产漆酶的酶学性质第59-60页
 3 讨论第60-61页
 4 小结第61-62页
第六章 5株菌株不同酶系间协同作用第62-69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62-63页
   ·供试菌株第62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62-63页
     ·不同菌株发酵粗酶液等体积混合酶活力测定第62页
     ·不同菌株组合液体发酵产酶分析第62-63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63-67页
   ·不同菌株粗酶液混合酶活力的变化第63-64页
   ·菌株组合液体发酵酶活力的变化第64-65页
   ·菌株组合液体发酵不同酶系间协同作用分析第65-67页
 3 讨论第67-68页
 4 小结第68-69页
第七章 多酶系菌群对油菜秸秆降解活性的研究第69-79页
 1 材料与方法第69-71页
   ·供试菌株第69-70页
   ·固体发酵培养基第70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70-71页
     ·多酶系菌群组合设计第70页
     ·油菜秸秆降解活性研究第70-71页
 2 结果与分析第71-76页
   ·固体发酵粗酶液酶活力的变化第71-72页
   ·不同组合固体发酵体系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第72页
   ·多酶系菌群降解油菜秸秆细胞壁物质效果第72-74页
     ·油菜秸秆降解的感官评价第72-73页
     ·油菜秸秆纤维素含量的测定结果第73-74页
   ·粗酶液酶活力与降解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74-75页
   ·多酶系菌群对秸秆表面降解的扫描电镜分析第75-76页
 3 讨论第76-78页
 4 小结第78-79页
第八章 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第79-81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79页
   ·创新点第79页
   ·存在问题第79-80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80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95页
导师简介第95-96页
个人简介第96-97页
致谢第97页

论文共9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盐节木耐盐的生理生化特性及BADH基因克隆研究
下一篇:基于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改进CASA模型及其在中国草地NPP估算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