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哲学理论论文--历史唯物主义(唯物史观)论文--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文

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第1章 绪论第9-13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·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·本文研究的创新点第12-13页
第2章 幸福与幸福观第13-17页
   ·幸福概说第13-15页
     ·幸福的内涵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幸福的特征第14-15页
   ·幸福观的界定第15-17页
第3章 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哲学意蕴第17-29页
   ·西方哲学幸福观回溯第17-19页
   ·中国传统的幸福观第19-20页
   ·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内涵第20-24页
     ·需要与幸福第21页
     ·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第21-22页
     ·自我幸福与社会幸福第22-23页
     ·自由与幸福第23页
     ·人的全面发展与幸福第23-24页
   ·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前人幸福理论的超越第24-25页
   ·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哲学深意第25-29页
     ·追求幸福的感性活动——劳动第25-26页
     ·现代社会不幸福的根源——异化第26-27页
     ·人类幸福的终极可能——共产主义第27-29页
第4章 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双向互动第29-40页
   ·时代幸福观与社会发展第29-32页
   ·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第32-36页
     ·社会幸福决定个人幸福第32-33页
     ·个人幸福是社会幸福推动力第33-35页
     ·和谐社会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有机统一第35-36页
   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充实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内涵第36-40页
     ·人的主体间存在决定了个人幸福具有社会共存性第37-38页
     ·人的平等性存在决定个人幸福具有社会共享性第38页
     ·人的社会性存在决定个人幸福具有社会共生性第38-40页
第5章 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第40-46页
   ·国民幸福感现状第40-41页
   ·提升国民幸福感,构建和谐社会第41-46页
     ·明确提升国民幸福感的方针政策第41-42页
     ·政府引领人民奔向幸福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增强文化的导向作用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发挥个人获取幸福的能动性第44-46页
结语第46-47页
致谢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约翰·塞尔心灵哲学探析--从心灵到语言
下一篇: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科技文化软实力功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