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引言 | 第9-2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6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4-16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| 第16页 |
·研究的内容、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8-20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8页 |
·本文的不足 | 第18-20页 |
2 村镇银行的基本理论 | 第20-26页 |
·村镇银行的相关概念 | 第20-22页 |
·村镇银行的含义 | 第20页 |
·村镇银行设立的条件 | 第20-21页 |
·村镇银行的特点 | 第21-22页 |
·村镇银行的理论基础 | 第22-26页 |
·农村金融理论 | 第22-24页 |
·非对称信息理论 | 第24页 |
·金融创新理论 | 第24-26页 |
3 河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概况 | 第26-34页 |
·河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| 第26-27页 |
·河北省发展村镇银行的意义 | 第27-28页 |
·缓解农村金融资源流失 | 第27页 |
·促进农村地区投资 | 第27-28页 |
·促进农村金融环境的改善 | 第28页 |
·规范吸收非正规金融 | 第28页 |
·河北省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及组织的比较分析 | 第28-32页 |
·河北省村镇银行与当地一般商业银行的主要区别 | 第28-29页 |
·河北省村镇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的优势互补 | 第29-30页 |
·河北省村镇银行与邮政储蓄银行的比较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河北省村镇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的比较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河北省加快设立村镇银行进程的可行性分析 | 第32-34页 |
·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 | 第32页 |
·村镇银行的准入政策较为宽松 | 第32-33页 |
·政府的支持 | 第33-34页 |
4 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34-41页 |
·河北省村镇银行自身存在的问题 | 第34-39页 |
·发展起步晚、速度慢 | 第34-35页 |
·资金实力较弱,业态单一 | 第35-36页 |
·发起行实力和管理水平不高 | 第36-37页 |
·空间布局不均衡,不同地区发展差异较大 | 第37-38页 |
·社会认可度低、吸储能力差 | 第38页 |
·营业网点少、支付结算渠道不畅 | 第38页 |
·缺乏专业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,不能全面开展业务 | 第38-39页 |
·外部环境对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限制 | 第39-41页 |
·资本规模小、来源不足 | 第39页 |
·村镇银行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 | 第39-41页 |
5 国外及国内村镇银行发展的经验借鉴 | 第41-48页 |
·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借鉴 | 第41-45页 |
·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模式 | 第41-42页 |
·印尼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 | 第42-44页 |
·国外成功经验的启示 | 第44-45页 |
·国内村镇银行发展的经验借鉴 | 第45-48页 |
·以汇丰村镇银行为代表的外资村镇银行发展模式 | 第45-46页 |
·以城市商业银行及中小型股份制银行为代表的村镇银行发展模式 | 第46-48页 |
6 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48-52页 |
·发现自身问题,从自身着手解决 | 第48-49页 |
·拓展资金来源、扩大业务范围 | 第48页 |
·坚持服务“三农”的市场定位,引导村镇银行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 | 第48页 |
·加大宣传力度,提高社会认知度以及增强吸储能力 | 第48-49页 |
·开发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,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| 第49页 |
·建设村镇银行人才队伍 | 第49页 |
·利用外部有利条件,极力克服不利条件,化不利为有利 | 第49-52页 |
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| 第49-50页 |
·完善村镇银行的监管法律制度 | 第50页 |
·改进结算系统 | 第50-51页 |
·加强和完善外部金融监管 | 第51-52页 |
小结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