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5页 |
引言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| 第6-12页 |
第一节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概念 | 第6-7页 |
第二节 历史沿革 | 第7-11页 |
一、英美法系 | 第7-8页 |
二、大陆法系 | 第8-11页 |
第三节 小结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的理论基础 | 第12-18页 |
第一节 关于债的相对性 | 第12-14页 |
第二节 对否认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的辩驳 | 第14-16页 |
第三节 债权人和第三人两方利益的权衡 | 第16-18页 |
第三章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构成要件分析 | 第18-28页 |
第一节 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| 第18-25页 |
一、须存在合法的债权 | 第18-19页 |
二、须为债的关系之外的第三人 | 第19-20页 |
三、第三人主观上必须存在故意 | 第20-22页 |
四、第三入侵害债权行为具有不法性 | 第22页 |
五、须债权人的债权受到损害 | 第22-25页 |
六、第三人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| 第25页 |
第二节 免责事由 | 第25-28页 |
一、忠告 | 第26页 |
二、正当竞争 | 第26页 |
三、职责所在 | 第26-27页 |
四、合同可以随时终止 | 第27-28页 |
第四章 我国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的现状及立法建议 | 第28-36页 |
第一节 关于我国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的立法、司法现状 | 第28-32页 |
一、立法现状 | 第28-29页 |
二、司法现状 | 第29-32页 |
第二节 我国应借鉴的立法模式 | 第32-33页 |
第三节 完善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建议 | 第33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8页 |
后记 | 第38-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