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引言 | 第10-18页 |
·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基本概念的界定 | 第11-14页 |
·资源型城市 | 第11-12页 |
·循环经济 | 第12-14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4-16页 |
·国外资源型城市研究综述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| 第15-16页 |
·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6-17页 |
·主要内容 | 第16-17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7页 |
·本文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2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 | 第18-26页 |
·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和经验借鉴 | 第18-22页 |
·美国杜邦公司—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 | 第18-19页 |
·丹麦卡伦堡—工业园区循环经济 | 第19-20页 |
·日本—循环型社会 | 第20页 |
·国外发展循环经济对我们的启示 | 第20-22页 |
·国内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| 第22-26页 |
·贵阳市—建设循环型生态城市 | 第22-23页 |
·临汾市—工业园区生态化 | 第23-24页 |
·巩义市—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| 第24-26页 |
3 义马市发展循环经济的SWOT分析 | 第26-37页 |
·义马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 | 第26-30页 |
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| 第26-27页 |
·社会经济条件优越 | 第27页 |
·资源利用优势明显 | 第27-30页 |
·义马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劣势 | 第30-34页 |
·产业结构不合理 | 第30-31页 |
·企业参与度不高 | 第31页 |
·政府职能尚不到位 | 第31-32页 |
·专业人才匮乏,研发能力薄弱 | 第32-34页 |
·义马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机遇 | 第34-35页 |
·"十二五"规划中的政策倾斜 | 第34页 |
·中原崛起战略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带动 | 第34-35页 |
·国内外产业转移为义马市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| 第35页 |
·义马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威胁 | 第35-37页 |
·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带来的挑战 | 第35页 |
·资源环境约束加剧、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带来的挑战 | 第35-36页 |
·和谐社会建设任务繁重带来的挑战 | 第36-37页 |
4 义马市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 | 第37-49页 |
·构建以煤资源为基础的循环型工业经济体系 | 第37-44页 |
·煤炭工业的总体循环模式 | 第37-38页 |
·各子循环模式 | 第38-42页 |
·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 | 第42-44页 |
·构建生态循环农业 | 第44-45页 |
·兼顾产业间和产业内,发展循环型农业 | 第44-45页 |
·实施绿色生产,发展品质型农业 | 第45页 |
·加强与第三产业相结合,发展休闲型农业 | 第45页 |
·构建循环型生态城市 | 第45-49页 |
·整合义马特色资源,打造旅游品牌 | 第45-47页 |
·改善居民生活环境,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| 第47页 |
·充分利用区位优势,发展循环物流 | 第47-49页 |
5 义马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 | 第49-57页 |
·政府服务职能保障 | 第49-51页 |
·组织管理保障 | 第49页 |
·规划和制度保障 | 第49-50页 |
·政策保障 | 第50-51页 |
·企业参与保障 | 第51-53页 |
·科技保障 | 第51-52页 |
·资金保障 | 第52-53页 |
·引导企业节能减排 | 第53页 |
·资源保障 | 第53-55页 |
·自然资源保障 | 第53-54页 |
·人力资源保障 | 第54-55页 |
·信息化宣传教育保障 | 第55-57页 |
6 结束语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