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一、悔罪表现在刑事司法中的现状 | 第8-15页 |
(一) 悔罪表现的形式 | 第8-9页 |
1、积极救助被害人的行为 | 第8-9页 |
2、积极挽救损失之行为 | 第9页 |
3、向被害人悔罪 | 第9页 |
4、积极退赔、退赃行为 | 第9页 |
(二) 悔罪表现的立法不足与司法缺陷 | 第9-11页 |
1、悔罪表现的立法重视不足 | 第9-10页 |
2、悔罪表现的司法重视不足 | 第10-11页 |
(三) 悔罪表现在刑事司法中一般不影响定罪 | 第11-13页 |
1、悔罪表现不能影响定罪的原因之一:报应正义观的影响 | 第11-13页 |
2、悔罪表现不能影响定罪的原因二:罪刑法定原则的影响 | 第13页 |
(四) 悔罪表现作为酌定量刑情节引起的不公正现象 | 第13-15页 |
二、悔罪表现的理论价值 | 第15-21页 |
(一) 悔罪表现表明人身危险性的减低 | 第15-16页 |
(二) 注重悔罪表现有利于预防犯罪目的之实现 | 第16-17页 |
(三) 注重悔罪表现符合刑法的谦抑性 | 第17-21页 |
1、悔罪表现的适用符合刑法的人道性 | 第18-19页 |
2、悔罪表现的适用符合刑法的有限性 | 第19-20页 |
3、悔罪表现的适用符合刑法的经济性 | 第20-21页 |
三、悔罪表现对刑事司法影响力的实现 | 第21-28页 |
(一) 重视悔罪表现对轻微犯罪定罪的影响 | 第21页 |
(二) 重视悔罪表现对量刑应有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(三) 悔罪表现的规范化途径——酌定情节法定化 | 第22-26页 |
1、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的理由 | 第23页 |
2、借鉴外国立法,对酌定量刑情节明确化 | 第23-24页 |
3、悔罪表现的法定化范围 | 第24-26页 |
(四) 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——推行案例指导制度 | 第26-28页 |
结语 | 第28-2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9-31页 |
谢辞 | 第31-32页 |
个人简历与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| 第32页 |
个人简历 | 第32页 |
学习经历 | 第3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