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施工论文--施工组织与计划论文--施工计划论文

关键链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1-20页
   ·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·选题背景第11页
     ·选题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-15页
     ·关键链的识别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缓冲区的设置第13-14页
     ·进度监控第14页
     ·评论第14-15页
   ·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15-18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15-16页
     ·主要内容第16-18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·文献研究法第18页
     ·定量优选研究法第18页
     ·跨学科研究法第18页
     ·实验法第18-19页
   ·创新点第1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9-20页
第二章 关键链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第20-27页
   ·约束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·关键路径法和计划评审技术第21-22页
   ·工序工期统计学集中原理第22-23页
   ·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 ·“学生综合症”第23页
     ·帕金森定律第23-24页
   ·关键链项目管理基本思想第24页
   ·关键链项目管理基本步骤第24-26页
     ·估计工期第24页
     ·识别关键链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设置汇入缓冲区第25页
     ·设置项目缓冲区第25页
     ·设置资源缓冲区第25页
     ·监控关键链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改善关键链和缩短项目工期第2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6-27页
第三章 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关键链的识别第27-40页
   ·关键链识别方法第27-31页
     ·平行启发式算法第27-30页
     ·序列启发式算法第30-31页
   ·关键链识别新方法:冲突工序虚片段重组法第31-35页
     ·冲突工序虚片段重组法第31-33页
     ·关键链识别步骤第33-35页
   ·关键链识别新方法算法设计与实现第35-38页
     ·算法设计第35-36页
     ·数据准备第36页
     ·算法实现第36-3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8-40页
第四章 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缓冲区的设置第40-52页
   ·缓冲区设置方法第40-42页
     ·剪贴法第40-41页
     ·根方差法第41-42页
   ·缓冲区设置新方法:线性递变法第42-46页
     ·PB、FB 和 RB 的设置第44-45页
     ·PB 计算方法第45页
     ·FB 计算方法第45-46页
   ·缓冲区设置新方法算法设计与实现第46-51页
     ·算法设计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数据准备第47-48页
     ·算法实现第48-5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第五章 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关键链的监控第52-59页
   ·缓冲区监控方法第52-53页
   ·缓冲区监控新方法:三七法第53-55页
     ·创建缓冲区突破与行动等级表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创建缓冲区突破与行动政策矩阵第54-55页
     ·确定行动等级政策第55页
   ·缓冲区监控新方法算法实现第55-57页
     ·算法设计第55-56页
     ·算法实现第56-5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7-59页
第六章 关键链项目管理技术在建筑施工项目进度管理中实际应用第59-71页
   ·贵州省贵安县贵安新区贵安路(一期)联络线 2 标工程第59-61页
     ·11 月份施工计划完成情况第59-60页
     ·11 月份计划表及横道图第60-61页
   ·采用传统项目进度管理技术进行工期计划第61-63页
     ·步骤 1:绘制项目网络图第61页
     ·步骤 2:查找关键路径第61-63页
     ·步骤 3:计算工期第63页
   ·采用关键链项目管理技术的数据准备第63-66页
     ·创建 ACTIM 值表第63-64页
     ·创建任务资源表第64页
     ·创建资源影响因子表第64-65页
     ·建立紧前工序表第65页
     ·建立原始工序矩阵表 A第65-66页
   ·采用 MATLAB 语言实现关键链项目管理技术程序运行结果第66-70页
     ·第一部分运行结果第66-67页
     ·第二部分运行结果第67-68页
     ·第三部分运行结果第68页
     ·第四部分运行结果第68页
     ·第五部分运行结果第68-70页
   ·关键链项目管理技术与传统项目进度管理技术工期对比第7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0-71页
第七章 研究结论与展望第71-73页
   ·研究结论第71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71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5页
致谢第75-76页
附录第76-91页
 附录 A: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-77页
 附录 B:贵安路联络线 2 标 2013 年 11 月份施工生产计划第77-86页
 附录 C:以“贵安路联络线 2 标”工程为例实现关键链技术的程序代码第86-91页

论文共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城市街道空间形态定量研究--以威尼斯、锡耶纳和丽江为例
下一篇: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