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遥感反演及其环境效应研究--以江苏省为例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| ·大气气溶胶特性及其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0-13页 |
| ·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| ·研究目标 | 第13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|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数据 | 第15-22页 |
| ·研究区概况 | 第15-16页 |
| ·遥感数据 | 第16-19页 |
| ·MODIS数据 | 第16-18页 |
| ·MODIS 1B数据 | 第18页 |
| ·MODIS数据地理定位文件 | 第18页 |
| ·MODIS植被指数数据 | 第18-19页 |
| ·MODIS气溶胶日产品数据 | 第19页 |
| ·地面实测数据 | 第19-20页 |
| ·AERONET数据 | 第19页 |
| ·常规气象数据 | 第19-20页 |
| ·PM2.5数据 | 第20页 |
| ·数据预处理 | 第20-22页 |
| ·MODIS 1B数据处理 | 第20-21页 |
| ·MOD13A3数据处理 | 第21页 |
| ·MOD04L2数据处理 | 第21-22页 |
| 第三章 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遥感反演算法 | 第22-31页 |
| ·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遥感反演原理 | 第22-23页 |
| ·暗像元法估算地表反射率 | 第23-24页 |
| ·传统的暗像元法 | 第23页 |
| ·改进的暗像元法 | 第23-24页 |
| ·6S模型构建查找表 | 第24-30页 |
| ·6S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简介 | 第24-25页 |
| ·敏感性试验 | 第25-29页 |
| ·查找表参数设置 | 第29-30页 |
| ·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流程 | 第30-31页 |
| ·影像参数的提取 | 第30页 |
| ·查找表的建立 | 第30页 |
| ·AOD的反演 | 第30-31页 |
| 第四章 江苏省AOD时空分布研究 | 第31-41页 |
| ·AOD反演结果与验证 | 第31-33页 |
| ·江苏省AOD空间分布特征 | 第33-35页 |
| ·江苏省AOD季节变化特征 | 第35-37页 |
| ·江苏省AOD时空变化因素分析 | 第37-40页 |
| ·自然因素 | 第37-39页 |
| ·人为因素 | 第39-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第五章 AOD环境效应分析 | 第41-61页 |
| ·AOD与大气能见度相关性分析 | 第41-47页 |
| ·气溶胶标高法构建能见度估算模型 | 第41-43页 |
| ·结果验证 | 第43-45页 |
| ·大气能见度季节变化 | 第45-47页 |
| ·AOD与PM2.5相关性分析 | 第47-56页 |
| ·直接比较 | 第48-49页 |
| ·垂直订正 | 第49-50页 |
| ·湿度订正 | 第50-52页 |
| ·结果验证 | 第52-53页 |
| ·PM2.5质量浓度季节变化 | 第53-56页 |
| ·基于AOD的南京市雾霾天气分析 | 第56-60页 |
| ·事件背景 | 第56页 |
| ·污染过程大气状况分析 | 第56-59页 |
| ·后向轨迹分析 | 第59-6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| ·结论 | 第61-62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62页 |
| ·不足与展望 | 第62-6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67-68页 |
| 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