磁电协同处理工业循环冷却水异养菌的杀菌实验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·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微生物 | 第9-13页 |
·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 | 第9-10页 |
·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微生物 | 第10-11页 |
·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的控制 | 第11-12页 |
·微生物的电磁场处理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实验用水的采集与预处理 | 第15-19页 |
·实验用水的采集 | 第15-16页 |
·实验用水的预处理 | 第16-18页 |
·预处理方式 | 第16页 |
·异养菌的比增长速率 | 第16-1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第三章 循环冷却水中异养菌的磁电协同杀菌实验 | 第19-50页 |
·实验准备工作 | 第19-21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19页 |
·水质指标测定仪器 | 第19页 |
·水中异养菌的测定方法 | 第19-21页 |
·循环冷却水动态模拟实验台 | 第21-22页 |
·磁电协同式工业循环冷却水杀菌处理器 | 第22-29页 |
·处理器主要结构 | 第22-25页 |
·处理器内部电磁场计算 | 第25-27页 |
·电磁线圈脉冲波形的选取 | 第27-29页 |
·实验方法与杀菌率的计算 | 第29-3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9-31页 |
·杀菌率计算 | 第31页 |
·实验内容 | 第31-32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32-48页 |
·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2页 |
·优化组合参数下的杀菌实验 | 第32-33页 |
·较差组合参数下的杀菌实验 | 第33-34页 |
·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| 第34-37页 |
·正交实验杀菌率曲线 | 第37-47页 |
·不同脉冲波形的杀菌效果比较 | 第47-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四章 pH值、电导率及溶解氧变化分析 | 第50-65页 |
·pH 值对杀菌率的影响 | 第50-55页 |
·pH 值测量数据 | 第50-51页 |
·pH 值-时间曲线 | 第51-55页 |
·电导率对杀菌率的影响 | 第55-60页 |
·电导率的测量数据 | 第55页 |
·电导率-时间曲线 | 第55-60页 |
·循环冷却水溶解氧(DO)变化对杀菌率的影响 | 第60-64页 |
·水中溶解氧(DO)测量值 | 第60页 |
·溶解氧(DO)-时间曲线 | 第60-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五章 异养菌的革兰氏染色与扫描电镜分析 | 第65-71页 |
·革兰氏染色 | 第65-66页 |
·革兰氏染色试剂的制备 | 第65页 |
·革兰氏染色步骤 | 第65-66页 |
·革兰氏染色结果 | 第66页 |
·异养菌的扫描电镜(SEM)分析 | 第66-70页 |
·扫描电镜(SEM) | 第66-67页 |
·异养菌样品的制备 | 第67页 |
·最优杀菌组的扫描电镜(SEM)分析 | 第67-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六章 磁电协同杀菌机理分析 | 第71-74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4-75页 |
·结论 | 第74页 |
·展望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
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80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