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经济概况、经济史、经济地理论文--中国经济论文--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--技术发展与革新论文

产业集聚、区域转移与技术升级--理论探讨与基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经验证据

中文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3页
第一章 导论第13-45页
 第一节 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3-16页
     ·选题背景第13-15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5-16页
 第二节 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第16-39页
     ·相关概念界定第16-18页
     ·产业集聚相关研究综述第18-30页
     ·产业过度集聚相关研究综述第30-32页
     ·产业区域转移相关研究回顾与评述第32-36页
     ·产业升级相关研究回顾与评述第36-38页
     ·综合评价第38-39页
 第三节 本文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第39-42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39-41页
     ·论文结构安排第41-42页
 第四节 研究方法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42-45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可能的创新点第43页
     ·存在的不足第43-45页
第二章 产业集聚、区域转移与技术升级:一个理论框架第45-57页
 第一节 产业集聚的双向效应及循环积累因果机制第45-50页
     ·产业集聚的发展效应第45-47页
     ·产业集聚的拥挤效应第47-48页
     ·产业集聚的循环积累因果机制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对本节内容的一个简化模型表达第49-50页
 第二节 过度集聚引致产业转移和技术升级的内在机制第50-54页
     ·相关的研究第50-51页
     ·要素相对价格上涨对产业转移和技术升级的倒逼机制第51-54页
 第三节 一个简化的两地区两部门模型第54-57页
第三章 中国制造业发展格局及其演变第57-80页
 第一节 制造业发展整体情况概述第57-59页
 第二节 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第59-75页
     ·行业选择、区域划分和数据来源第59-61页
     ·制造业整体空间格局第61-62页
     ·分区域空间格局分析第62-66页
     ·分行业空间格局分析第66-75页
 第三节 制造业内部行业结构演变第75-78页
 第四节 本章小结第78-80页
第四章 产业集聚的双向效应:来自区域和产业的经验证据第80-101页
 第一节 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:基于地区层面的研究第80-89页
     ·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设定第81-82页
     ·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第82-83页
     ·实证结果分析第83-89页
 第二节 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:基于产业层面的研究第89-93页
     ·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第89-90页
     ·实证结果分析第90-92页
     ·过度集聚产业的确定第92-93页
 第三节 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第93-100页
     ·模型设定、变量及数据说明第93-94页
     ·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第94-98页
     ·计量结果及分析第98-100页
 第四节 本章小结第100-101页
第五章 过度集聚与区域转移:来自四个产业的经验证据第101-119页
 第一节 产业梯度转移系数的构建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·动态产业集聚指数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·产业梯度系数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·产业梯度转移系数的构建第103页
 第二节 过度集聚产业的区域转移第103-117页
     ·纺织业区域转移第104-107页
     ·造纸和纸制品业区域转移第107-110页
     ·通用设备制造业区域转移第110-114页
     ·通信设备、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区域转移第114-117页
 第三节 本章小结第117-119页
第六章 产业集聚与技术升级:来自高技术产业的经验证据第119-137页
 第一节 高技术与一般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差异分析第119-128页
     ·模型设定及估计方法选择第120页
     ·变量及数据说明第120-124页
     ·计量结果与分析第124-128页
 第二节 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28-131页
     ·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第128-130页
     ·实证结果与分析第130-131页
 第三节 以高技术产业合理集聚促进地区技术升级的建议第131-135页
     ·我国高技术产业分布现状第131-133页
     ·引导高技术产业合理集聚的政策建议第133-135页
 第四节 本章小结第135-137页
第七章 总结与进一步研究展望第137-141页
 第一节 主要结论与核心建议第137-139页
     ·主要结论第137-138页
     ·核心建议第138-139页
 第二节 进一步研究展望第139-141页
参考文献第141-150页
致谢第150-151页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1-152页

论文共1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云计算中数据外包安全的关键问题研究
下一篇:空间经济网络的作用机理及效应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