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米FePO4·2H2O前驱体及球形LiFePO4/C正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目录 | 第7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6页 |
| ·引言 | 第9页 |
| ·LIFEPO_4正极材料的发展历程与研究 | 第9-14页 |
| ·材料简介 | 第9-11页 |
| ·结构 | 第11-13页 |
| ·电化学反应性能及模型 | 第13-14页 |
| ·磷酸铁锂的主要制备方法 | 第14-19页 |
| ·固相法 | 第14-15页 |
| ·碳热还原法 | 第15-17页 |
| ·水热法 | 第17-18页 |
| ·溶胶凝胶法 | 第18页 |
| ·模板法 | 第18页 |
| ·其他合成方法 | 第18-19页 |
| ·磷酸铁锂的改性 | 第19页 |
| ·碳包覆方法 | 第19页 |
| ·掺杂方法 | 第19页 |
| ·磷酸铁锂的在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 | 第19-21页 |
| ·磷酸铁的研究 | 第21-24页 |
| ·简介 | 第21-22页 |
| ·磷酸铁的合成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·磷酸铁的应用 | 第23-24页 |
| ·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4-26页 |
|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仪器 | 第26-34页 |
| ·实验试剂 | 第26页 |
| ·实验仪器设备 | 第26-27页 |
| ·材料准备 | 第27-29页 |
| ·前驱体FePO_4·2H_20的制备 | 第27-28页 |
| ·LiFePO_4/C复合材料的合成 | 第28-29页 |
| ·表征技术 | 第29-34页 |
| ·结构(XRD)分析 | 第29页 |
| ·形貌分析 | 第29-30页 |
| ·热重(TG-DTA)分析 | 第30-31页 |
| ·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·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32-34页 |
| 第三章 球状前驱体磷酸铁的制备 | 第34-43页 |
| ·引言 | 第34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34-35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5-42页 |
| ·实验方法的选择 | 第35-36页 |
| ·pH_((1))值的不同对合成磷酸铁的影响 | 第36-39页 |
| ·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| 第39-40页 |
| ·晶格动力学 | 第40-4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| 第四章 磷酸铁锂材料的合成 | 第43-49页 |
| ·引言 | 第43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3-45页 |
| ·不同球磨方法对磷酸铁锂形貌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| ·不同碳含量对磷酸铁锂形貌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| ·LIFEPO_4/C材料的表征分析 | 第45-48页 |
| ·物相分析 | 第45页 |
| ·形貌分析 | 第45-46页 |
| ·红外和拉曼分析 | 第46-4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第五章 LIFEPO_4/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| 第49-58页 |
| ·引言 | 第49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9-57页 |
| ·电解质锂盐的选择 | 第49-52页 |
| ·不同球磨方法的CV对比 | 第52-53页 |
| ·不同蔗糖含量的CV对比 | 第53-55页 |
| ·锂离子的扩散系数 | 第55-5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7页 |
| 致谢 | 第67-68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8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