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| ·引言 | 第10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1-15页 |
| ·生物防治的研究 | 第11-15页 |
| ·顶孢霉的研究情况 | 第15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5-18页 |
| ·实验内容 | 第15-16页 |
| ·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16-18页 |
| 第二章 拮抗真菌的分离、筛选与鉴定 | 第18-31页 |
| ·材料 | 第18页 |
| ·供试土壤材料 | 第18页 |
| ·供试培养基 | 第18页 |
| ·供试菌株 | 第18页 |
| ·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| 第18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18-22页 |
| ·土壤内真菌的分离 | 第18-19页 |
| ·对峙培养基筛选拮抗菌株 | 第19页 |
| ·拮抗真菌发酵后无菌滤液的抑菌活性测定 | 第19页 |
| ·活性菌株抗菌谱的测定 | 第19页 |
| ·拮抗真菌的分类鉴定 | 第19-22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2-30页 |
| ·土壤内真菌的分离 | 第22-23页 |
| ·对峙培养基筛选拮抗菌株 | 第23页 |
| ·拮抗真菌发酵后无菌滤液的抑菌活性测定 | 第23页 |
| ·活性菌株抗菌谱的测定 | 第23-26页 |
| ·拮抗真菌的分类鉴定 | 第26-30页 |
| ·小结 | 第30-31页 |
| 第三章 桃色顶孢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酵液抑菌能力研究 | 第31-47页 |
| ·材料 | 第31页 |
| ·供试培养基 | 第31页 |
| ·供试菌株 | 第31页 |
| ·主要实验仪器 | 第31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1-35页 |
| ·桃色顶孢霉的生物学特性 | 第31-33页 |
| ·桃色顶孢霉发酵条件优化 | 第33页 |
| ·不同浓度的桃色顶孢霉发酵液对植物病原菌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| ·桃色顶孢霉代谢产物中抑菌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分析 | 第34-35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5-46页 |
| ·桃色顶孢霉生物学特性 | 第35-39页 |
| ·桃色顶孢霉发酵条件优化 | 第39-42页 |
| ·不同浓度的桃色顶孢霉发酵液对植物病原菌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| ·桃色顶孢霉代谢产物中抑菌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分析 | 第43-46页 |
| ·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第四章 桃色顶孢霉发酵液抑菌成分的初步分离及应用 | 第47-54页 |
| ·材料 | 第47页 |
| ·供试培养基 | 第47页 |
| ·供试菌株 | 第47页 |
| ·主要实验仪器 | 第47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47-49页 |
| ·桃色顶孢霉发酵液中抑菌物质的初步分离 | 第47-48页 |
| ·桃色顶孢霉发酵液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48页 |
| ·经桃色顶孢霉发酵液处理后植物种子的酶活测定 | 第48-49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9-53页 |
| ·桃色顶孢霉发酵液中抑菌物质的初步分离 | 第49-50页 |
| ·桃色顶孢霉发酵液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| ·经桃色顶孢霉发酵液处理后植物种子的酶活测定 | 第51-53页 |
| ·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第五章 结论 | 第54-55页 |
| 第六章 讨论 | 第55-5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| 致谢 | 第60-61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