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创新点 | 第1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9页 |
1 绪论 | 第19-54页 |
·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9-22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9-2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1-22页 |
·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述评 | 第22-47页 |
·知识生态(学)的研究进路 | 第22-28页 |
·关于知识生态系统的研究综述 | 第28-37页 |
·关于知识流动的研究综述 | 第37-47页 |
·知识流动概念的界定 | 第47-49页 |
·知识流动的动态性 | 第47页 |
·相关概念比较及知识流动界定 | 第47-49页 |
·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| 第49-5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49-50页 |
·论文结构 | 第50-51页 |
·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51-5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51-52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52-53页 |
·本文的可能创新点 | 第53-54页 |
2 基于知识生态环境的知识流组织 | 第54-69页 |
·企业知识生态环境及其对知识流动的影响作用 | 第54-61页 |
·企业知识生态环境 | 第54-55页 |
·知识生态环境对知识流动的影响作用 | 第55-61页 |
·企业知识生态环境的复杂性 | 第61-64页 |
·企业知识生态环境的内部环境复杂性 | 第61-62页 |
·企业知识生态环境的外部环境的复杂性 | 第62-63页 |
·企业知识生态环境中知识主体关系复杂性 | 第63-64页 |
·知识交互流动与应用中的权益保护 | 第64-68页 |
·知识交互流动与应用中的知识产权风险 | 第64-66页 |
·知识产权保护对策 | 第66-6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3 知识生态系统下的企业知识流动机理 | 第69-87页 |
·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知识流动 | 第69-74页 |
·基于业务流程价值增值的知识流动形式与内容 | 第69-72页 |
·基于业务流程价值增值的知识流动模型 | 第72-74页 |
·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知识流动 | 第74-80页 |
·供应链 | 第75-76页 |
·基于知识视角的供应链 | 第76-77页 |
·基于供应链的知识流动模型 | 第77-79页 |
·基于供应链的知识流动层次 | 第79-80页 |
·基于知识网络的企业知识流动 | 第80-86页 |
·基于知识网络的知识流动模型 | 第80-81页 |
·基于知识网络的知识流动路径与内容 | 第81-84页 |
·基于知识网络的知识流动层次 | 第84-8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6-87页 |
4 基于知识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知识主体发展模型 | 第87-113页 |
·生态位理论及其对竞争的解释 | 第87-92页 |
·生态位 | 第87-88页 |
·生态位宽度 | 第88-89页 |
·生态位重叠 | 第89-90页 |
·生态位理论对竞争现象的阐释 | 第90-92页 |
·知识生态位概念及其相关理论 | 第92-99页 |
·知识生态位的维度 | 第92-94页 |
·知识生态位的宽度 | 第94-95页 |
·知识生态位的重叠 | 第95-97页 |
·知识生态位的分离 | 第97-98页 |
·知识生态位的形成与变化 | 第98-99页 |
·基于知识生态关系的企业知识主体发展模型 | 第99-111页 |
·知识主体的知识生态关系 | 第99-100页 |
·企业知识主体的竞争发展模型 | 第100-105页 |
·企业知识主体的偏利发展模型 | 第105-110页 |
·企业知识主体的互惠发展模型 | 第110-11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1-113页 |
5 企业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竞合行为和知识流动效率的理论研究假设 | 第113-132页 |
·竞合认知 | 第113-117页 |
·竞争行为 | 第113-114页 |
·合作行为 | 第114-116页 |
·竞合行为 | 第116-117页 |
·基于知识生态理论的企业竞合分析及模型构建 | 第117-119页 |
·基于知识生态系统理论的企业竞合分析 | 第117-118页 |
·企业竞合的知识生态位模型构建 | 第118-119页 |
·企业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竞合参与主体及竞合关系分析 | 第119-126页 |
·企业竞合的参与主体 | 第119-123页 |
·企业竞合关系剖析 | 第123-126页 |
·企业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竞合行为和知识流动效率的研究假设 | 第126-131页 |
·企业与其他主体的竞合行为和知识流动效率的关系假设 | 第126-127页 |
·企业与供方的竞合行为和知识流动效率关系假设 | 第127-128页 |
·企业与买方的竞合行为和知识流动效率关系假设 | 第128-129页 |
·企业与同行业生产者的竞合行为和知识流动效率关系假设 | 第129-130页 |
·企业与互补品生产者的竞合行为和知识流动效率关系假设 | 第130-13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1-132页 |
6 样表设计、样本选择、数据收集、效度与信度分析 | 第132-149页 |
·样表设计 | 第132-138页 |
·企业与供方合作关系的测量问题 | 第132页 |
·企业与供方竞争关系的测量问题 | 第132-133页 |
·企业与买方合作关系的测量问题 | 第133页 |
·企业与买方竞争关系的测量问题 | 第133-134页 |
·企业与同行业生产者合作关系的测量问题 | 第134-135页 |
·企业与同行业生产者竞争关系的测量问题 | 第135页 |
·企业与互补品生产者合作关系的测量问题 | 第135页 |
·企业与互补品生产者竞争关系的测量问题 | 第135-136页 |
·企业知识流动效率的测量问题 | 第136页 |
·最终样表及编号 | 第136-138页 |
·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| 第138-140页 |
·样本选择 | 第138-139页 |
·数据收集 | 第139-140页 |
·样本基本情况与部分原始数据 | 第140-143页 |
·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| 第140-141页 |
·部分原始数据 | 第141-143页 |
·效度与信度分析 | 第143-148页 |
·效度分析 | 第143-147页 |
·信度分析 | 第147-1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48-149页 |
7 相关分析、回归分析与假设验证 | 第149-165页 |
·相关分析 | 第149-152页 |
·企业与供方的竞合行为和知识流动效率的相关分析 | 第149页 |
·企业与买方的竞合行为和知识流动效率的相关分析 | 第149-150页 |
·企业与同行业生产者的竞合行为和知识创新效率的相关分析 | 第150-151页 |
·企业与互补品生产者的竞合行为和知识流动效率的相关分析 | 第151-152页 |
·回归分析与假设验证 | 第152-161页 |
·企业与其他参与主体的竞合行为对知识流动效率的回归分析 | 第152-153页 |
·企业与供方的竞合行为对知识转移效率的回归分析 | 第153-154页 |
·企业与供方的竞合行为对知识创新效率的回归分析 | 第154-155页 |
·企业与买方的竞合行为对知识转移效率的回归分析 | 第155-156页 |
·企业与买方的竞合行为对知识创新效率的回归分析 | 第156-157页 |
·企业与同行业生产者的竞合行为对知识创新效率的回归分析 | 第157-159页 |
·企业与互补品生产者的竞合行为对知识转移效率的回归分析 | 第159-160页 |
·企业与互补品生产者的竞合行为对知识创新效率的回归分析 | 第160-161页 |
·实证结果的解释与启示 | 第161-164页 |
·研究结果的解释 | 第161-163页 |
·研究的主要启示 | 第163-1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64-165页 |
8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| 第165-168页 |
·全文总结 | 第165-166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66-1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8-184页 |
附录:问卷调查 | 第184-189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| 第189-191页 |
后记 | 第1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