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6页 |
| 第一章 张爱玲的电影缘 | 第6-11页 |
| 第二章 张爱玲电影剧本创作考 | 第11-28页 |
| 第一节:四十年代上海时期:与文华公司的合作 | 第11-18页 |
| 1.文华公司 | 第11-13页 |
| 2.与导演桑弧的合作 | 第13-17页 |
| 3.《哀乐中年》为张爱玲参与创作之思辨 | 第17-18页 |
| 第二节:五六十年代香港时期:与”电懋”公司的合作 | 第18-28页 |
| 1.“电懋”公司 | 第18-20页 |
| 2.“电懋”时期的创作环境 | 第20-24页 |
| 3.“电懋”对张爱玲的定位 | 第24-28页 |
| 第三章 张爱玲电影剧本创作论 | 第28-44页 |
| 第一节:从文字到电影 | 第28-38页 |
| 1.剧本与小说 | 第28-33页 |
| 2.剧本中的张爱玲笔触 | 第33-38页 |
| 第二节:两个时期两个分野的讨论 | 第38-44页 |
| 1.上海时期 | 第38-40页 |
| 2.香港时期 | 第40-44页 |
| 第四章 张爱玲编剧电影风格论 | 第44-53页 |
| 第一节:将“神经喜剧”中国化 | 第44-47页 |
| 第二节:从“神经喜剧”的性别战争的角度谈《太太万岁》 | 第47-50页 |
| 第三节:浮世的悲欢——人性浅论 | 第50-53页 |
| 结语 | 第53-54页 |
| 附录:张爱玲生平及作品简略年表 | 第54-56页 |
| 致谢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