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1 绪论 | 第12-20页 |
·引言 | 第12-13页 |
·大底盘多塔高层建筑应用与结构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大底盘多塔高层建筑国内外应用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大底盘多塔高层建筑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大底盘多塔高层建筑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| 第15-16页 |
·大底盘多塔高层建筑结构计算分析模型 | 第16-18页 |
·本文选题的主要依据以及研究的内容 | 第18-20页 |
·本文选题的主要依据与意义 | 第18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| 第18-20页 |
2 大底盘多塔高层建筑结构及应用软件 ANSYS 简介 | 第20-30页 |
·大底盘多塔高层建筑结构特点 | 第20-22页 |
·大底盘多塔高层建筑定义 | 第20页 |
·大底盘多塔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类型 | 第20-21页 |
·大底盘多塔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受力特点 | 第21-22页 |
·大底盘多塔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模型 | 第22-23页 |
·模型计算的假定 | 第22页 |
·结构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22-23页 |
·有限元法的分析概念和过程 | 第23-26页 |
·计算应用软件—ANSYS | 第26-30页 |
·高层建筑结构的分析软件 | 第26页 |
·ANSYS 软件的特点与结构分析功能 | 第26-27页 |
·ANSYS 使用方法简介 | 第27-30页 |
3 ANSYS 有限元建筑模型建立要点与性能计算参数 | 第30-38页 |
·有限元模型单元类型选择与介绍 | 第30-36页 |
·有限元模型性能与计算参数 | 第36-38页 |
·性能指标参数 | 第36-37页 |
·计算分析参数 | 第37-38页 |
4 重庆市渝中区高九路大底盘多塔高层办公大楼工程实例分析 | 第38-50页 |
·重庆市渝中区高九路大底盘多塔高层办公大楼工程概况 | 第38-44页 |
·荷载及作用 | 第38-39页 |
·结构选型与结构的布置说明 | 第39-41页 |
·结构材料与结构尺寸 | 第41-43页 |
·构件材料属性的定义 | 第43-44页 |
·重庆市渝中区高九路大底盘多塔高层办公大楼结构特点 | 第44页 |
·重庆市渝中区高九路大底盘多塔高层办公大楼力学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44-50页 |
·结构单元类型 | 第44-45页 |
·模型建立的简化 | 第45页 |
·模型建立的主要技术问题的处理 | 第45-46页 |
·ANSYS 有限元力学模型的建立步骤 | 第46-50页 |
5 重庆市渝中区高九路大底盘多塔高层结构的静力分析 | 第50-90页 |
·结构的位移荷载 | 第50-51页 |
·结构的自重荷载 | 第51页 |
·结构的风荷载 | 第51-54页 |
·荷载效应组合 | 第54-55页 |
·承载力极限状态荷载效应组合 | 第54-55页 |
·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组合 | 第55页 |
·大底盘多塔高层结构的静力数值分析 | 第55-78页 |
·大底盘多塔高层结构的荷载效应组合分析分析 | 第55-74页 |
·不同荷载效应组合下结构的整体性能分析 | 第74-78页 |
·结构不同荷载效应组合下的对比 | 第78-83页 |
·不同荷载效应组合下塔楼的分析与对比 | 第78-81页 |
·不同荷载组合下塔楼剪力墙的分析与对比 | 第81-83页 |
·结构荷载组合整体结构的应力分布图与内力图 | 第83-90页 |
·结构的应力分布图 | 第83-85页 |
·结构的内力分布图 | 第85-90页 |
6 重庆市渝中区高九路大底盘多塔高层结构的动力数值分析 | 第90-162页 |
·大底盘多塔高层结构模态分析 | 第90-114页 |
·ANSYS 模态分析方法介绍 | 第90-91页 |
·模态分析结构动力学基本方程 | 第91-93页 |
·结果动力特征、自振周期与振型 | 第93-102页 |
·模态分析振型结构分析 | 第102-113页 |
·模态分析振型有效质量累计百分数 | 第113-114页 |
·大底盘多塔高层结构反应谱分析 | 第114-132页 |
·地震作用的影响与计算原理 | 第114-118页 |
·反应谱分析计算参数 | 第118-119页 |
·反应谱分析计算结果 | 第119-132页 |
·大底盘多塔高层结构动力时程分析 | 第132-162页 |
·地震波的选取要求 | 第133页 |
·时程分析地震波的选取 | 第133-136页 |
·动力时程分析结果 | 第136-162页 |
7 本文重要结论与创新发展 | 第162-164页 |
·重要结论 | 第162-163页 |
·创新与发展 | 第163-1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4-170页 |
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| 第170-172页 |
致谢 | 第172-1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