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理论论文--土地经济学论文

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区调控--以丰都县兴义镇为例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1页
第1章 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科学问题第11页
     ·社会需求第11-12页
   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2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2页
   ·国外研究综述第12-13页
   ·国内研究综述第13-15页
     ·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及布局优化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农村居民点评价及布局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·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6-19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6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16-19页
第2章 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第19-27页
   ·自然概况第19-20页
   ·经济概况第20页
   ·土地现状分析第20-25页
     ·土地利用现状第20-22页
     ·土地利用特点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分布指数第24页
     ·居民点景观特征第24-25页
   ·基础数据来源与预处理第25-27页
     ·数据来源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预处理第26-27页
第3章 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第27-45页
   ·评价流程第27-28页
   ·评价单元的划分第28页
   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8-32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第29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9-30页
     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第30-32页
   ·评价指标的空间布局与量化处理第32-41页
     ·自然条件第33-36页
     ·社会经济条件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区位条件第37-40页
     ·农民意愿第40-41页
   ·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第41-42页
   ·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第42-45页
第4章 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区调控第45-57页
   ·农村居民点用地区域调控的主客体第45页
   ·农村居民点用地形态调控的指导思想第45-46页
   ·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控的主要手段和关键点第46页
   ·对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聚类分区第46-51页
     ·类间距离与系统聚类法第46页
     ·农村居民点分区原则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农村居民点分区方法第47-49页
     ·农村居民点分区结果第49-51页
   ·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区特征与调控模式第51-57页
     ·适度挖潜区第51-52页
     ·重点发展区第52-53页
     ·限制扩建区第53-54页
     ·优先整治区第54-57页
第5章 结论第57-59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57-58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5页
致谢第65-67页
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重庆市南岸区农村居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
下一篇:宋朝“归来人”政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