掘进巷道快速支护作业平台的结构优化设计与分析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6页 |
插图清单 | 第16-19页 |
表格清单 | 第19-20页 |
1 绪论 | 第20-29页 |
·引言 | 第20-21页 |
·国内外临时支护发展状况 | 第21-25页 |
·ZJC型支撑式液压支架超前临时支护 | 第21页 |
·机载式临时支护装置 | 第21-24页 |
·国外临时支护装置 | 第24-25页 |
·本课题的基本情况 | 第25-26页 |
·掘进巷道快速支护作业平台与单轨吊一体化 | 第25页 |
·课题背景及必要性 | 第25-26页 |
·课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 | 第26页 |
·本课题主要内容 | 第26-29页 |
·主要思路 | 第26-27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7-29页 |
2 掘进巷道快速支护作业平台的结构设计 | 第29-42页 |
·掘进巷道快速支护作业平台介绍 | 第29-31页 |
·作业平台结构特点 | 第29-30页 |
·作业平台结构主要作用 | 第30页 |
·工作原理 | 第30-31页 |
·掘进巷道快速支护作业平台的主要结构设计 | 第31-40页 |
·迎头防护盾的结构设计 | 第31页 |
·工作平台的结构设计 | 第31-33页 |
·工作平台支撑装置的结构设计 | 第33-35页 |
·架棚梁支撑装置的结构设计 | 第35-38页 |
·架棚梁支撑摇臂的结构设计 | 第36-37页 |
·架棚梁移动装置 | 第37-38页 |
·可控架棚梁的结构设计 | 第38-40页 |
·掘进巷道快速支护作业平台的材料选择 | 第40-41页 |
·小结 | 第41-42页 |
3 有限分析的理论基础 | 第42-50页 |
·有限元法的发展 | 第42页 |
·有限元法的基本方程 | 第42-47页 |
·位移和应变关系式 | 第42-45页 |
·应力和应变弹性方程 | 第45-47页 |
·ANSYS简介 | 第47-49页 |
·小结 | 第49-50页 |
4 掘进巷道快速支护作业平台关键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| 第50-66页 |
·迎头防护盾的静态强度分析 | 第50-54页 |
·迎头防护盾模型的建立 | 第50-51页 |
·迎头防护盾单元的选择 | 第51页 |
·材料属性的确定 | 第51-52页 |
·载荷和约束加载 | 第52-53页 |
·分析结果 | 第53-54页 |
·工作平台支撑摇臂的静态强度分析 | 第54-57页 |
·工作平台支撑摇臂模型的建立 | 第54-55页 |
·材料和单元选择 | 第55页 |
·载荷和约束加载 | 第55-56页 |
·分析结果 | 第56-57页 |
·架棚梁支撑摇臂的静态强度分析 | 第57-61页 |
·架棚梁支撑摇臂模型的建立 | 第57-58页 |
·材料和单元的选择 | 第58-59页 |
·载荷和约束加载 | 第59-60页 |
·分析结果 | 第60-61页 |
·工作平台的静态强度分析 | 第61-65页 |
·工作平台模型的建立 | 第61-62页 |
·材料和单元的选择 | 第62-63页 |
·载荷和约束加载 | 第63-64页 |
·分析结果 | 第64-65页 |
·小结 | 第65-66页 |
5 掘进巷道快速支护作业平台中主梁结构优化 | 第66-78页 |
·主梁模型的建立 | 第66-67页 |
·主梁静态结构分析 | 第67-70页 |
·材料选择 | 第67页 |
·单元选择及网格划分 | 第67-68页 |
·载荷和约束的加载 | 第68-69页 |
·分析结果 | 第69-70页 |
·主梁的优化设计 | 第70-77页 |
·参数设计 | 第71-77页 |
·小结 | 第77-78页 |
6 行走机构关键部件的动力学分析 | 第78-88页 |
·摇臂本体模态分析 | 第78-82页 |
·摇臂本体模型的建立 | 第79页 |
·材料和单元加载 | 第79页 |
·约束加载 | 第79-80页 |
·求解结果 | 第80-82页 |
·摇臂本体的疲劳分析 | 第82-87页 |
·材料和S-N曲线的加载 | 第82-83页 |
·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83页 |
·载荷和约束加载 | 第83-85页 |
·静态计算结果 | 第85页 |
·摇臂本体疲劳分析 | 第85-87页 |
·小结 | 第87-88页 |
7 掘进巷道快速支护作业平台总结及展望 | 第88-90页 |
·总结 | 第88页 |
·工作展望 | 第88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3页 |
致谢 | 第93-94页 |
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