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--焊接、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--焊接设备论文

低热输入变极性短路过渡GMAW焊接系统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3页
图表清单第13-17页
注释表第17-18页
缩略词第18-1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9-32页
   ·引言第19-20页
   ·变极性 GMAW 的发展第20-23页
     ·变极性 GMAW 方案的提出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变极性焊接方法第21-23页
   ·数字化弧焊电源的发展第23-26页
     ·逆变式弧焊电源数字化技术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波形控制在短路过渡中的应用第24-26页
   ·数字化送丝系统第26-29页
     ·送丝电机的调速方法与主电路第26-27页
     ·送丝电机的闭环调速系统第27-28页
     ·送丝系统的数字化第28-29页
   ·弧焊电源系统仿真研究现状第29-30页
   ·本课题研究内容第30-32页
第二章 短路过渡变极性控制方案选择第32-47页
   ·焊接过程热作用分析第32-35页
     ·焊接电弧的产热机构第32-33页
     ·焊丝与工件侧的热作用分析第33-35页
   ·短路过渡时熔滴受力分析第35-38页
     ·电磁收缩力第35-36页
     ·表面张力第36-38页
   ·熔滴过渡的波形控制策略第38-44页
     ·波形控制方案第38-40页
     ·短路过渡特征量的提取第40-42页
     ·短路末期电流快速下降的方法第42-44页
   ·短路过渡变极性控制方案第44-46页
     ·方案提出第44-45页
     ·电流过零时电弧稳定性研究第45-4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第三章 全数字焊接电源系统的实现第47-70页
   ·系统总体构成第47-48页
   ·主电路结构及原理分析第48-53页
     ·主电路结构第48页
     ·一次逆变电路及原理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 ·二次逆变电路及其控制第50-53页
   ·控制系统设计第53-63页
     ·PWM 信号的产生及分配第53-55页
     ·人机交互系统第55-56页
     ·采样控制模块第56-59页
     ·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第59-63页
   ·逆变电源输出功率控制第63-69页
     ·电源外特性试验第63-64页
     ·半桥工作方式的电路分析第64-66页
     ·固定臂占空比最大时的能量分析第66-67页
     ·降低逆变电源最小输出功率的方法第67-6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9-70页
第四章 数字化送丝系统设计第70-93页
   ·送丝系统硬件设计第70-74页
     ·主电路设计第70-71页
     ·驱动电路设计第71-73页
     ·电压采样电路第73-74页
   ·感应电压负反馈的送丝系统第74-83页
     ·送丝电机开环特性第74-75页
     ·感应电压负反馈调速原理第75-78页
     ·基于感应电压负反馈的闭环调速系统第78-81页
     ·感应电压负反馈送丝速度稳定性试验第81-83页
   ·送丝系统动态性控制第83-87页
     ·模糊控制方案第83-84页
     ·模糊控制系统设计第84-86页
     ·送丝电机动态响应试验第86-87页
   ·弧压负反馈的变速送丝系统第87-92页
     ·弧压负反馈调节原理第88-89页
     ·弧压负反馈送丝系统设计第89-90页
     ·弧压负反馈的焊接试验第90-9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2-93页
第五章 GMAW 焊接系统的仿真第93-109页
   ·功率变换主电路第93-97页
     ·一次逆变电路软开关的实现第94-96页
     ·软开关逆变电路输出功率调节第96-97页
   ·数字控制电路第97-102页
     ·状态判定环节第98页
     ·动态波形设定第98-101页
     ·数字 PI 控制器第101页
     ·数字 PWM第101-102页
   ·短路过渡负载模型第102-105页
     ·燃弧时弧长变化模型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·液桥电阻模型第103-105页
   ·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第105-107页
     ·电压电流波形仿真第105-107页
     ·变极性参数仿真第10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7-109页
第六章 变极性短路过渡控制规律研究第109-126页
   ·波形控制参数对飞溅和成形的影响第109-114页
     ·短路润湿电流及时间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·短路电流初值及增长率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·缩颈处理第111-113页
     ·燃弧脉冲电流峰值与时间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·燃弧基值电流第114页
   ·变极性参数对热输入的影响第114-118页
     ·IEN对熔滴过渡的影响第114-116页
     ·TEN对熔滴过渡的影响第116-118页
   ·变极性短路过渡的引弧控制第118-121页
     ·限流引弧方法第118-120页
     ·限流引弧试验第120-121页
   ·焊接电弧稳定性第121-123页
     ·稳弧脉冲幅值第122页
     ·稳弧脉冲宽度第122-123页
   ·薄板焊接工艺试验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·堆焊试验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·搭接试验第12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4-126页
第七章 结论第126-129页
   ·结论第126-127页
   ·主要创新点第127-129页
参考文献第129-136页
致谢第136-137页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7-138页
个人简历第138-139页
附录第139-142页

论文共14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航天器贮箱铝合金焊接接头强度特性研究
下一篇:热管砂轮高效磨削加工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