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装钻修机钻柱自动输送装置设计及控制系统研究
| 提要 | 第1-5页 |
| 摘要 | 第5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2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2-16页 |
| ·研究概述 | 第12-14页 |
| ·车装钻修机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| 第12页 |
| ·钻柱自动输送装置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立项的必要性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方案 | 第14-16页 |
| ·研究路线 | 第14页 |
| ·研究内容及技术经济指标 | 第14-16页 |
| 第2章 整机总布置方案设计 | 第16-22页 |
| ·整机设计思路 | 第16-17页 |
| ·整机方案确定 | 第17-21页 |
| ·机械结构部分 | 第17-20页 |
| ·控制系统部分 | 第20-2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| 第3章 自动输送装置机械部分设计与计算研究 | 第22-37页 |
| ·滑块机构计算 | 第22-26页 |
| ·三角形滑块油缸推力计算 | 第22-23页 |
| ·三角形滑块油缸稳定性计算 | 第23-24页 |
| ·滑块工作梁强度计算 | 第24-25页 |
| ·横梁强度计算 | 第25-26页 |
| ·钻柱顶升装置计算 | 第26-27页 |
| ·按轴心压杆计算 | 第26-27页 |
| ·按偏心压杆计算 | 第27页 |
| ·甩钻柱托架计算 | 第27-28页 |
| ·托架立轴按偏心压杆计算 | 第28页 |
| ·托架后侧的矩形钢管强度计算 | 第28页 |
| ·转臂举升缸计算 | 第28-31页 |
| ·转臂处于水平位置 | 第28-30页 |
| ·转臂与水平位置成125°夹角 | 第30-31页 |
| ·转臂下段和上段强度计算 | 第31-33页 |
| ·转臂下段计算 | 第31-32页 |
| ·转臂上段计算 | 第32-33页 |
| ·固定臂强度计算 | 第33-35页 |
| ·转臂水平位置时固定臂双联外双耳座焊缝计算 | 第33-34页 |
| ·转臂在水平位置右端双联双耳座销轴受力计算 | 第34页 |
| ·转臂销和举升缸销计算 | 第34-35页 |
| ·钻柱夹紧装置计算 | 第35-3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第4章 自动输送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| 第37-48页 |
| ·液压部分设计 | 第37-40页 |
| ·主要性能参数 | 第37页 |
| ·液压执行和操作机构 | 第37-38页 |
| ·液压部分操作功能设计 | 第38-40页 |
| ·电气部分设计 | 第40-47页 |
| ·主要性能说明 | 第40页 |
| ·电气部分控制功能设计 | 第40-42页 |
| ·PLC 控制程序设计 | 第42-45页 |
| ·电气控制箱设计 | 第45-4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5章 自动输送装置实验研究 | 第48-56页 |
| ·实验依据 | 第48页 |
| ·实验准备 | 第48-49页 |
| ·设备和工具 | 第48页 |
| ·安全检查 | 第48-49页 |
| ·实验原理 | 第49-51页 |
| ·机械结构 | 第49页 |
| ·动作原理 | 第49-51页 |
| ·实验程序 | 第51-53页 |
| ·目测检查 | 第51页 |
| ·试运行 | 第51页 |
| ·空载试验 | 第51-52页 |
| ·载荷试验 | 第52-53页 |
| ·实验记录和结果 | 第53-5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第6章 结论与工作展望 | 第56-58页 |
| ·结论 | 第56页 |
| ·工作展望 | 第56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| 后记和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