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分则论文

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引言第11-15页
 (一) 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(二) 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(三) 研究框架第13-14页
 (四) 研究方法第14-15页
一、 个人信息概念厘定第15-23页
 (一) 个人信息定义界定第15-20页
  1. 个人信息的定义第15-16页
  2. 个人信息的特征第16-17页
  3. 个人信息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第17-19页
  4. 个人信息的分类第19-20页
 (二) 个人信息权的法律属性和内容第20-22页
  1. 个人信息权的法律属性第20页
  2. 个人信息权的内容第20-22页
 (三) 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范围第22-23页
二、 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定第23-34页
 (一) 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构成分析第23-29页
  1. 犯罪客体及犯罪对象第23-25页
  2. 犯罪客观方面第25-28页
  3. 犯罪主体第28页
  4. 犯罪主观方面第28-29页
 (二) 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认定第29-34页
  1. 罪与非罪的界限第29-32页
  2. 本罪与其他犯罪的竞合第32-34页
三、 国外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刑法立法考察第34-40页
 (一) 大陆法系国家第34-37页
  1. 德国第34-35页
  2. 意大利第35-37页
 (二) 英美法系国家第37-39页
  1. 美国第37页
  2. 加拿大第37-39页
 (三) 国外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刑法立法对我国的启示第39-40页
四、 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刑法立法缺陷和完善第40-46页
 (一) 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刑法立法缺陷第40-41页
  1. 缺乏前置性法律规定第40页
  2. 立法协调性不够第40页
  3. 罪状规定不够完善第40-41页
  4. 法定刑规定不合理第41页
 (二) 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刑法立法完善第41-46页
  1. 健全前置性法律规定第41-42页
  2. 协调相关立法规定第42页
  3. 罪状规定的完善第42-44页
  4. 法定刑规定的完善第44-46页
结论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49页
附录第49-51页
后记第51-52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2页

论文共3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日社会体育基本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
下一篇:论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