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内科论文--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

益心泰调节慢性心衰气虚血瘀水停证患者NT-proBNP的临床疗效观察

中文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1页
缩略词表第11-12页
引言第12-14页
第一部分 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第14-25页
 1 临床资料第14-18页
   ·一般临床资料第14-15页
   ·诊断标准第15-17页
   ·试验标准第17-18页
 2 试验方法第18-25页
   ·分组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·治疗方案第19-20页
   ·观察指标第20页
   ·院外随访第20-21页
   ·疗效判定第21-24页
   ·统计方法第24-25页
第二部分 结果与分析第25-28页
 1 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第25页
 2 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第25页
 3 治疗后心功能疗效比较第25-26页
 4 治疗后6分钟步行试验疗效比较第26页
 5 治疗后原发疾病疗效比较第26页
 6 治疗前后心脏彩超指标比较第26-27页
 7 治疗前后血浆NT-proBNP第27页
 8 安全性监测第27-28页
第三部分 讨论第28-38页
 1 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第28-29页
   ·心室重构第28页
   ·神经内分泌机制第28-29页
   ·其他第29页
 2 慢性心力衰竭与NT-proBNP的关系第29-32页
   ·NT-proBNP概况第30页
   ·NT-proBNP在心衰中的价值第30-32页
 3 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概况第32-33页
   ·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第32-33页
   ·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概况第33页
 4 益心泰组方特点及现代药理研究第33-35页
   ·益心泰的药物组方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·益心泰的单味药分析第34-35页
 5 益心泰治疗慢性心衰机理探讨第35-37页
   ·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第35页
   ·增强心肌收缩力及减慢心率第35-37页
   ·可以降低血浆NT-proBNP水平第37页
 6 问题与展望第37-38页
第四部分 结论第38-39页
第五部分 致谢第39-40页
参考文献第40-42页
附录A第42-44页
附录B第44-47页
文献综述第47-56页
 参考文献第54-5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刺络拔罐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
下一篇: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(气血不足型)的临床观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