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1页 |
一、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二、 课题研究内容 | 第9-10页 |
三、 课题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四、 课题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第二章 中国民间年画概述 | 第11-20页 |
一、 “年画”名称的由来 | 第11页 |
二、 中国民间年画的题材 | 第11-14页 |
(一) 神灵驱灾辟邪类 | 第12页 |
(二) 戏文神话传说类 | 第12-13页 |
(三) 美人娃娃吉祥类 | 第13页 |
(四) 生活风俗时事类 | 第13-14页 |
三、 中国民间六大年画 | 第14-20页 |
(一) 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 | 第14-15页 |
(二) 天津杨柳青年画 | 第15-16页 |
(三) 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 | 第16-17页 |
(四) 四川绵竹年画 | 第17页 |
(五) 河南开封朱仙镇年画 | 第17-18页 |
(六) 广东佛山年画 | 第18-20页 |
第三章 动画角色设计的基本认识及现状分析 | 第20-24页 |
一、 动画角色设计的概念 | 第20页 |
二、 动画角色设计的重要性 | 第20-21页 |
三、 影响动画角色设计的因素 | 第21-22页 |
(一) 题材故事 | 第21页 |
(二) 美术风格 | 第21页 |
(三) 文化因素 | 第21页 |
(四) 创作主体 | 第21-22页 |
(五) 表现媒介 | 第22页 |
四、 动画角色设计现状分析 | 第22-24页 |
第四章 年画与动画角色设计的可契合关系及融入意义 | 第24-30页 |
一、 年画创作与动画角色设计的契合点 | 第24-26页 |
(一) 设计观念上的相同 | 第24页 |
(二) 表达方式上的相同 | 第24-26页 |
1、概括性表达 | 第25页 |
2、象征性表达 | 第25-26页 |
二、 将年画元素融入到动画角色设计中的意义 | 第26-27页 |
(一) 中国动画需要民族动画形象 | 第26-27页 |
(二) 动画推动民间年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| 第27页 |
(三) 民间年画艺术是民族动画创作的灵感源泉 | 第27页 |
三、 如何在动画角色设计中融入年画元素 | 第27-30页 |
(一) 分析角色外形特点及性格特征 | 第27-28页 |
(二) 根据角色分析结果收集相应元素 | 第28页 |
(三) 年画元素与动画角色设计的有机融合 | 第28-30页 |
第五章 动画角色设计对年画元素的应用 | 第30-43页 |
一、 以“形”写神——利用角色造型传达角色性格与寓意 | 第30-38页 |
(一) 人物动画角色设计借鉴年画中的人物形象 | 第30-34页 |
1、武将门神 | 第31-32页 |
2、大头娃娃 | 第32-33页 |
3、美人 | 第33-34页 |
(二) 动物动画角色设计借鉴年画的象征寓意、谐音的表现手法 | 第34-37页 |
(三) 动画角色设计借鉴年画线条的运用 | 第37-38页 |
二、 以“色”传神——利用色彩表现情感 | 第38-42页 |
(一) 动画角色设计对年画色彩应用的借鉴 | 第38-39页 |
1、年画色彩的象征性 | 第38-39页 |
2、年画色彩对动画角色形象的情感传递 | 第39页 |
(二) 动画角色设计对年画色彩规律的借鉴 | 第39-42页 |
1、以原色表现为主 | 第40-41页 |
2、纯色对比及在对比中求和谐 | 第41-42页 |
三、 角色造型中的“意” | 第42-43页 |
第六章 年画与动画角色设计相结合的优势与不足 | 第43-45页 |
一、 年画与动画角色设计结合的优势 | 第43页 |
(一) 年画样式是动画角色设计形象的直接来源 | 第43页 |
(二) 年画形式的多样性使动画角色设计丰富多彩 | 第43页 |
(三) 年画文化内涵让动画角色更具民族性 | 第43页 |
二、 年画与动画角色设计结合的不足 | 第43-45页 |
(一) 生搬硬套盲目照抄 | 第43-44页 |
(二) 过度追求年画形式忽略作品本身的意义 | 第44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