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生式超声自动检测方法研究及系统开发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·引言 | 第9页 |
·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超声自动检测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| 第10-12页 |
·运动控制技术 | 第10页 |
·超声检测的路径规划技术 | 第10-11页 |
·超声A波数据处理方法 | 第11页 |
·超声C扫描图像的缺陷分析技术 | 第11-12页 |
·论文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寄生式超声自动检测的运动控制方法 | 第14-27页 |
·引言 | 第14-15页 |
·基于串口通信的数控机床运动控制 | 第15-18页 |
·数控机床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| 第15-16页 |
·串口通信 | 第16-17页 |
·运动控制实现 | 第17-18页 |
·机床运动控制模型的建立 | 第18-20页 |
·运动控制数学模型 | 第18-19页 |
·机床运动特性分析 | 第19-20页 |
·运动及采集同步实验的设计 | 第20-23页 |
·运动采集同步实验设计原理 | 第20-21页 |
·运动采集同步实验流程及数据处理 | 第21-23页 |
·插值法动态坐标求解 | 第23-25页 |
·插值法动态坐标求解概述 | 第23页 |
·直线插补 | 第23-24页 |
·圆弧插补 | 第24-25页 |
·软闭环运动控制的精度验证 | 第25-26页 |
·精度验证试块设计 | 第25页 |
·精度验证数据分析 | 第25-2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基于轮廓的超声检测路径规划方法 | 第27-35页 |
·引言 | 第27页 |
·工件扫描轮廓的描述与获取 | 第27-29页 |
·基于DXF文件的工件扫描轮廓描述 | 第27-28页 |
·工件扫描轮廓的获取 | 第28-29页 |
·弓字形扫描路径规划 | 第29-31页 |
·弓字扫描轨迹 | 第29页 |
·弓字形扫描特点 | 第29-30页 |
·弓字形扫描路径规划算法 | 第30-31页 |
·环形扫描路径规划 | 第31-33页 |
·环形扫描轨迹 | 第31页 |
·环形扫描特点 | 第31-32页 |
·环形扫描路径规划算法 | 第32-33页 |
·扫描步距、速度的选择与优化 | 第33-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超声A波信号的采集和处理 | 第35-47页 |
·引言 | 第35页 |
·超声A波数据采集 | 第35-39页 |
·A波的工作原理及数学表示 | 第35-37页 |
·超声液浸脉冲反射原理 | 第37-38页 |
·A波数据的采集 | 第38-39页 |
·超声A波信号压缩 | 第39-44页 |
·数据压缩原理 | 第39-40页 |
·基于间隔采样的压缩方法 | 第40-42页 |
·基于阈值的压缩方法 | 第42-44页 |
·超声A波的特征提取 | 第44-4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超声缺陷检测的成像及缺陷分析 | 第47-57页 |
·引言 | 第47页 |
·超声C扫描成像 | 第47-50页 |
·超声C扫描原理 | 第47-48页 |
·C扫描图像的数学表示 | 第48-49页 |
·超声C扫描图像成像方法 | 第49-50页 |
·超声C扫描成像流程 | 第50页 |
·缺陷分析 | 第50-55页 |
·阈值的选择 | 第50-52页 |
·缺陷提取 | 第52-54页 |
·缺陷评估 | 第54-5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六章 寄生式超声检测软件系统开发 | 第57-69页 |
·引言 | 第57页 |
·寄生式超声检测软件系统需求分析 | 第57-58页 |
·寄生式超声检测软件系统的综合要求 | 第57-58页 |
·寄生式超声检测软件系统的数据要求 | 第58页 |
·寄生式超声检测软件系统设计 | 第58-66页 |
·寄生式超声检测软件系统开发平台简介 | 第58-59页 |
·寄生式超声检测软件系统结构 | 第59-63页 |
·寄生式超声检测软件系统主要功能界面 | 第63-66页 |
·系统应用实例 | 第66-6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·总结 | 第69页 |
·后续工作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情况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