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縮略语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综述 | 第11-25页 |
·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 | 第12-13页 |
·水产养殖废水主要成分(含N) | 第13-16页 |
·有机物 | 第13-14页 |
·氮元素 | 第14-16页 |
·养殖废水处理与传统污水处理的比较 | 第16页 |
·养殖废水脱氮的原理及其研究进展 | 第16-25页 |
·物理处理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化学处理方法 | 第18页 |
·生物处理方法 | 第18-25页 |
第二章 反硝化细菌的分离、筛选、鉴定及条件优化 | 第25-47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25-34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5页 |
·培养基 | 第25-26页 |
·试剂 | 第26-27页 |
·主要仪器及设备 | 第27页 |
·反硝化菌株的初筛 | 第27-28页 |
·反硝化菌株的复筛 | 第28页 |
·反硝化菌株的鉴定 | 第28-33页 |
·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序列分析 | 第33页 |
·生长曲线及降解曲线的绘制 | 第33-34页 |
·反硝化细菌生长和降解条件优化 | 第3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4-44页 |
·反硝化菌株的初筛 | 第34-35页 |
·反硝化菌株的复筛 | 第35-36页 |
·反硝化菌株DF-1的鉴定 | 第36-38页 |
·亚硝酸还原酶基因序列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细菌生长曲线与降解曲线 | 第39-40页 |
·影响反硝化细菌生长和降解能力的单因素试验 | 第40-42页 |
·影响反硝化细菌生长和降解能力的正交试验 | 第42-44页 |
·讨论 | 第44-47页 |
第三章 氨氮降解菌的分离、筛选、鉴定及条件优化 | 第47-63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47-53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7页 |
·培养基 | 第47-48页 |
·试剂 | 第48-50页 |
·主要仪器及设备 | 第50页 |
·氨氮降解菌株的分离、纯化 | 第50页 |
·氨氮降解菌株的复筛 | 第50-51页 |
·氨氮降解菌的鉴定 | 第51-52页 |
·生长曲线及降解曲线的绘制 | 第52页 |
·氨氮降解菌生长和降解条件优化 | 第52-53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3-62页 |
·氨氮降解菌的筛选 | 第53页 |
·氨氮降解菌的复筛 | 第53页 |
·氨氮降解菌的鉴定 | 第53-56页 |
·生长曲线及降解曲线 | 第56-57页 |
·氨氮降解菌生长和降解条件优化 | 第57-62页 |
·讨论 | 第62-63页 |
第四章 微生物-陆生耐盐植物体系对海水养殖废水氮元素吸收效应 | 第63-73页 |
·水体中不同形态氮含量的测定 | 第63-66页 |
·水体中TN含量检测--过硫酸钾氧化-紫外分光光度法 | 第63-65页 |
·水体中NO_3~--N含量检测--紫外分光光度法 | 第65-66页 |
·水体中NH_4~+-N含量的测定—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 | 第66页 |
·水体中NO_2~--N含量检测—紫外分光光度法 | 第66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66-67页 |
·微生物体系设计 | 第66-67页 |
·陆生耐盐植物体系设计 | 第67页 |
·主要仪器与设备 | 第67-6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68-71页 |
·微生物体系结果与分析 | 第68-70页 |
·陆生耐盐植物体系结果与分析 | 第70-71页 |
·讨论 | 第71-73页 |
全文结论 | 第73-75页 |
创新点 | 第75-77页 |
不足与展望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7-89页 |
致谢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