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目录 | 第7-10页 |
| 引言 | 第10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28页 |
| ·多孔材料简介 | 第11-13页 |
| ·大孔材料的合成方法 | 第13-16页 |
| ·胶晶模板法 | 第13-14页 |
| ·生物模板法 | 第14-16页 |
| ·其他模板法 | 第16页 |
| ·大孔材料的应用 | 第16-19页 |
| ·作为载体和催化、吸附分离材料 | 第17页 |
| ·作为传感器件和光电材料 | 第17-18页 |
| ·作为电极材料 | 第18-19页 |
| ·其他方面的应用 | 第19页 |
| ·酞菁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1页 |
| ·金属酞菁催化性能的影响因素 | 第21-26页 |
| ·本身性质 | 第21页 |
| ·在水中的分散性 | 第21-22页 |
| ·载体选择及负载方式 | 第22-26页 |
| ·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| 第26-28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6-27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27-28页 |
| 2 实验 | 第28-32页 |
| ·实验试剂 | 第28-29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29-30页 |
| ·实验路线 | 第30-31页 |
| ·测试与表征 | 第31-32页 |
| 3 金属酞菁/二氧化硅复合大孔材料的制备 | 第32-43页 |
| ·引言 | 第32-33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33-36页 |
| ·SiO_2大孔材料的制备 | 第33-34页 |
| ·Co(II)-taPc 和 Fe(Ш)-taPc 的制备 | 第34-35页 |
| ·Co(II)-taPc/SiO_2和 Fe(Ш)-taPc/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35-36页 |
| ·测试表征 | 第36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2页 |
| ·扫描电镜(SEM)分析 | 第36-38页 |
| ·透射电镜(TEM)分析 | 第38-39页 |
| ·UV-Vis 光谱分析 | 第39-40页 |
| ·Raman 光谱分析 | 第40-4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| 4 Co(II)-taPc/SiO_2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| 第43-49页 |
| ·引言 | 第43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43-44页 |
| ·催化氧化过程中耗氧速率的测定 | 第43-44页 |
| ·催化反应动力学的探究 | 第44页 |
| ·重复使用性的测定 | 第44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4-48页 |
| ·2-巯基乙醇催化氧化过程跟踪 | 第44-45页 |
| ·反应动力学 | 第45-47页 |
| ·反应机理 | 第47页 |
| ·重复使用性 | 第47-4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5 Fe(Ш)-taPc/SiO_2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 | 第49-54页 |
| ·引言 | 第49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49-50页 |
| ·Fe(Ш)-taPc/SiO_2的光催化活性的测定 | 第49-50页 |
| ·光催化动力学的研究 | 第50页 |
| ·重复使用性的测定 | 第50页 |
| ·结果讨论 | 第50-53页 |
| ·Fe(Ш)-taPc/SiO_2的光催化活性 | 第50-51页 |
| ·光催化降解动力学分析 | 第51-53页 |
| ·重复使用性 | 第53页 |
| ·结论 | 第53-54页 |
| 6 结论与创新 | 第54-56页 |
| ·结论 | 第54-55页 |
| ·创新 | 第55-5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6-63页 |
| 在学研究成果 | 第63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