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前言 | 第11-16页 |
·植物母体效应的定义及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小麦形态性状的母体效应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叶部形态性状的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·株高结构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小麦生理性状的母体效应研究 | 第13页 |
·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·旗叶光合特性的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·小麦产量性状的母体效应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小麦相关品质性状的母体效应研究进展 | 第14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第一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16-22页 |
·相关形态性状的母体效应研究 | 第16-18页 |
·上三叶形态特征的母体效应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16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16页 |
·调查项目与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统计分析方法 | 第17页 |
·株高构成特征母体效应研究 | 第17-18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17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17-18页 |
·调查项目与方法 | 第18页 |
·统计分析方法 | 第18页 |
·相关生理性状母体效应的研究 | 第18-20页 |
·上三叶叶绿素含量的母体效应研究 | 第18-19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18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18页 |
·调查项目与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统计分析方法 | 第19页 |
·旗叶光合特性的母体效应研究 | 第19-20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19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19页 |
·调查项目与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统计分析方法 | 第20页 |
·产量性状母体效应的研究 | 第20-21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0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20页 |
·调查项目与方法 | 第20页 |
·统计分析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品质性状母体效应的研究 | 第21-22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1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21页 |
·调查项目与方法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22-37页 |
·形态性状母体效应的研究 | 第22-27页 |
·上三叶形态性状母体效应的研究 | 第22-25页 |
·上三叶形态性状特征值 | 第22-23页 |
·上三叶形态性状母体效应分析 | 第23-25页 |
·株高及各节间母体效应的研究 | 第25-27页 |
·株高构成特征值 | 第25-26页 |
·株高构成母体效应分析 | 第26-27页 |
·相关生理性状母体效应的研究 | 第27-33页 |
·上三叶叶绿素含量的母体效应研究 | 第27-30页 |
·供试材料上三叶 4 个时期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平均值与方差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不同时期上三叶叶绿素含量的母体效应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旗叶光合特性的母体效应研究 | 第30-33页 |
·不同时期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特征值 | 第30-31页 |
·不同时期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母体效应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产量性状母体效应的研究 | 第33-35页 |
·相关产量性状的特征值 | 第33页 |
·相关产量性状的母体效应分析 | 第33-35页 |
·品质性状母体效应的研究 | 第35-37页 |
·品质性状特征值 | 第35页 |
·品质性状的母体效应分析 | 第35-37页 |
第三章 问题与讨论 | 第37-40页 |
·形态性状母体效应研究的问题与讨论 | 第37页 |
·上三叶形态性状母体效应研究的问题与讨论 | 第37页 |
·株高及各节间母体效应研究的问题与讨论 | 第37页 |
·相关生理性状母体效应研究的问题与讨论 | 第37-38页 |
·不同时期上三叶叶绿素含量母体效应研究的问题与讨论 | 第37-38页 |
·旗叶光合特性的母体效应研究的问题与讨论 | 第38页 |
·产量性状母体效应的研究问题与讨论 | 第38-39页 |
·品质性状母体效应研究的问题与讨论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结论 | 第40-43页 |
·形态性状母体效应 | 第40-41页 |
·上三叶形态性状的母体效应 | 第40页 |
·株高等性状的母体效应 | 第40-41页 |
·相关生理性状母体效应 | 第41-42页 |
·不同时期小麦上三叶叶绿素含量的母体效应 | 第41页 |
·旗叶光合特性的母体效应 | 第41-42页 |
·产量性状母体的母体效应 | 第42页 |
·品质性状母体效应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7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