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6页 |
1 引言 | 第6-14页 |
·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| 第6-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6-7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7-8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8-11页 |
·中国古代名医及医德言论整理 | 第8-9页 |
·中国传统医德研究 | 第9-10页 |
·中国传统医德教育研究 | 第10-11页 |
·该领域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| 第11-13页 |
·对中国传统医德的研究重整理和总结,轻医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| 第12页 |
·中医院校医学生中国传统医德教育亟待加强 | 第12页 |
·当前中医院校医德教育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和主要解决的问题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·主要解决的问题 | 第13-14页 |
2 基本概念的界定及内涵 | 第14-23页 |
·中国传统医德、现代医德、医德教育的概念 | 第14-16页 |
·中国传统医德概念的界定 | 第14-15页 |
·现代医德概念的界定及内涵 | 第15-16页 |
·医德教育概念的界定及内涵 | 第16页 |
·中国传统医德的内涵 | 第16-23页 |
·“医乃仁术”是古代对医学的界定 | 第17页 |
·“医乃仁术”是医德的最高原则 | 第17-18页 |
·我国传统医德的主线——“仁”、“精”、“诚” | 第18-21页 |
·中国传统医德的生命力 | 第21-23页 |
3 中医院校医德教育的现状、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| 第23-31页 |
·中医院校医德教育的现状 | 第23-24页 |
·医学生医德认知较好,但服务意识有待强化 | 第23页 |
·医学生医德教育意识增强,但教育效果有待提升 | 第23-24页 |
·中医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| 第24-28页 |
·医学目的不明确,责任感淡化 | 第24-25页 |
·医学生对传统医德认知不足 | 第25-26页 |
·医学生学习《医学伦理学》课程动力不足 | 第26-27页 |
·医德教学内容有待完善 | 第27页 |
·医德教学与实践相脱节 | 第27-28页 |
·医德教学不连续 | 第28页 |
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8-31页 |
·医疗卫生制度不健全、社会环境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 | 第28-29页 |
·文化转型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| 第29-30页 |
·学校对医德教育重视不足 | 第30页 |
·医德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| 第30-31页 |
4 中医院校连续性大医德教育模式的构建 | 第31-40页 |
·连续性大医德教育模式的理念 | 第31-33页 |
·连续性大医德教育模式的构建措施 | 第33-40页 |
·社会大环境的优化 | 第33-34页 |
·校园环境的优化 | 第34-35页 |
·医德教育内容的科学构架 | 第35-36页 |
·医德教育方法与途径的优化 | 第36-39页 |
·教育“双主体”的优化与培养 | 第39-40页 |
结语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、专著及科研成果 | 第46-47页 |
附件:中医院校医学生中国传统医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| 第47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