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3页 |
第2章 智能水凝胶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| 第13-21页 |
·智能水凝胶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| 第13-14页 |
·温度敏感性水凝胶研究进展 | 第14-17页 |
·热缩型水凝胶 | 第15-16页 |
·热胀型水凝胶 | 第16页 |
·即型水凝胶 | 第16-17页 |
·pH敏感性水凝胶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·互穿网络水凝胶研究进展 | 第18页 |
·药物控制释放机理研究进展 | 第18-20页 |
·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第3章 P(NIPAAm-co-NHMAm)/CS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| 第21-43页 |
·引言 | 第21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21-27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21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1-2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2-2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7-41页 |
·互穿网络P(NIPAAm-co-NHMAm)/CS水凝胶的制备 | 第27页 |
·水凝胶的凝胶化过程流变特性 | 第27-29页 |
·水凝胶的红外光谱(FT-IR) | 第29-30页 |
·水凝胶的微观结构特征(SEM) | 第30-31页 |
·水凝胶的抗压强度 | 第31-35页 |
·水凝胶的透光率变化 | 第35-38页 |
·水凝胶的差热扫描(DSC) | 第38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4章 P(NIPAAm-co-NHMAm)/CS水凝胶的溶胀过程及性能研究 | 第43-61页 |
·引言 | 第43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3-45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43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4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43-4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5-60页 |
·单体配比对IPN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壳聚糖含量对IPN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·交联剂含量对IPN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·IPN水凝胶的温度敏感性 | 第49-51页 |
·IPN水凝胶的pH敏感性 | 第51-54页 |
·离子强度对IPN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·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过程表征 | 第56-58页 |
·IPN水凝胶的退溶胀性能 | 第58-59页 |
·水凝胶的反复收缩-溶胀性能 | 第59-6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5章 负载双氯芬酸钠的P(NIPAAm-co-NHMAm)/CS水凝胶释药性能研究 | 第61-74页 |
·引言 | 第61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61-62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61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61-6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6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2-73页 |
·双氯芬酸钠的标准曲线 | 第62-64页 |
·不同单体配比水凝胶的缓释性能 | 第64-65页 |
·不同CS含量水凝胶的缓释性能 | 第65-67页 |
·不同pH缓冲液中水凝胶的缓释性能 | 第67-68页 |
·IPN水凝胶释药过程模拟 | 第68-7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·总结 | 第74页 |
·展望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