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17页 |
1 鱼类无乳链球菌病 | 第10-11页 |
·无乳链球菌的分类地位和生化特征 | 第10页 |
·无乳链球菌感染鱼类种类及其分布范围 | 第10-11页 |
·无乳链球菌对于鱼类的致病性 | 第11页 |
2 无乳链球菌的鉴定 | 第11-12页 |
·无乳链球菌的种属鉴定 | 第11页 |
·无乳链球菌血清型的鉴定 | 第11-12页 |
3 渔用疫苗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灭活疫苗 | 第12页 |
·弱毒疫苗 | 第12-13页 |
·亚单位疫苗 | 第13页 |
·DNA 疫苗 | 第13-14页 |
·化学疫苗 | 第14页 |
4 渔用药物防治链球菌病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化学药物防治 | 第14页 |
·中草药防治 | 第14-15页 |
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鱼类无乳链球菌的流行病学调查 | 第17-36页 |
第一节 鱼类无乳链球菌的分离、鉴定以及特征分析 | 第17-32页 |
·材料 | 第17-18页 |
·方法 | 第18-22页 |
·结果 | 第22-30页 |
·讨论 | 第30-32页 |
第二节 不同温度下罗非鱼对无乳链球菌易感性的影响 | 第32-36页 |
·材料 | 第32页 |
·方法 | 第32-33页 |
·结果 | 第33-34页 |
·讨论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无乳链球菌表膜抗原基因 sip 的免疫保护性试验 | 第36-50页 |
第一节 无乳链球菌 sip 基因的克隆、序列分析以及 pcDNA3.1_sip 重组质粒的构建 | 第36-46页 |
·材料 | 第36-37页 |
·方法 | 第37-42页 |
·结果 | 第42-45页 |
·讨论 | 第45-46页 |
第二节 pcDNA3.1_sip 重组质粒的免疫保护性检测 | 第46-50页 |
·材料 | 第46页 |
·方法 | 第46-48页 |
·结果 | 第48页 |
·讨论 | 第48-50页 |
第四章 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中草药的筛选 | 第50-67页 |
第一节 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中草药的体外筛选 | 第50-59页 |
·材料 | 第50-51页 |
·方法 | 第51-53页 |
·结果 | 第53-56页 |
·讨论 | 第56-59页 |
第二节 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中草药的体内试验 | 第59-67页 |
·材料 | 第59页 |
·方法 | 第59-62页 |
·结果 | 第62-64页 |
·讨论 | 第64-67页 |
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