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剧脚色体制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绪论 | 第9-14页 |
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9-13页 |
二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脚色与行当 | 第14-29页 |
第一节“脚色”考 | 第14-22页 |
第二节 “行当”考 | 第22-26页 |
第三节 从“脚色”到“行当” | 第26-29页 |
第二章 汉剧脚色体制的艺术特点 | 第29-45页 |
第一节 汉剧十大行的划分 | 第29-40页 |
第二节 汉剧脚色体制的聚合 | 第40-41页 |
第三节 制约和影响汉剧十大行发展的因素 | 第41-45页 |
第三章 汉剧脚色体制的发展流变 | 第45-60页 |
第一节 汉剧脚色体制的奠基阶段:楚曲时期 | 第45-50页 |
第二节 汉剧脚色体制的定型阶段:汉调时期 | 第50-54页 |
第三节 汉剧脚色体制的成熟阶段:汉剧时期 | 第54-60页 |
第四章 汉剧脚色体制对京剧脚色体制的影响 | 第60-64页 |
第一节 汉剧脚色体制对京剧生行的影响 | 第60-62页 |
第二节 汉剧脚色体制对京剧旦行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第三节 汉剧脚色体制对京剧净行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结论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附录 | 第69-78页 |
附录一:“楚曲二十九种”脚色分工表 | 第69-76页 |
附录二:民国年间汉剧十大行当常演剧目表 | 第76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