煤矿爆破地震效应对巷道稳定性影响及控制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8页 |
1 绪论 | 第18-30页 |
·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8-19页 |
·爆破地震效应的研究现状 | 第19-25页 |
·爆破地震效应研究发展过程 | 第19-20页 |
·爆破地震波特性研究 | 第20-23页 |
·爆破振动信号分析研究 | 第23-24页 |
·爆破地震波的数值模拟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煤矿井下爆破地震效应的研究 | 第25页 |
·爆破振动载荷对围岩及支护结构影响的研究现状 | 第25-27页 |
·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第27-30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27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7页 |
·研究方案 | 第27-30页 |
2 爆炸能量和爆破地震波传播及分析 | 第30-42页 |
·爆炸能量的分布 | 第30-31页 |
·爆炸冲击波 | 第30页 |
·应力波 | 第30-31页 |
·地震波 | 第31页 |
·爆破地震波的形成与传播 | 第31-36页 |
·应力与应变 | 第31-35页 |
·波动方程 | 第35-36页 |
·爆破振动信号分析理论与方法 | 第36-40页 |
·小波分析原理 | 第36-38页 |
·Hilbert-Huang变换原理 | 第38-40页 |
·小结 | 第40-42页 |
3 装药结构对爆炸能量传播影响的试验研究 | 第42-54页 |
·试验目的与方案 | 第42页 |
·模型制作及测试 | 第42-46页 |
·模型的相似准则 | 第42-43页 |
·模型制作与爆破器材 | 第43-44页 |
·测试仪器与传感元件 | 第44-46页 |
·爆破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46-53页 |
·应力波峰值压力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46-52页 |
·爆破振动速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小结 | 第53-54页 |
4 巷道爆破地震效应测试与分析 | 第54-96页 |
·软岩巷道掘进爆破地震波测试与分析 | 第54-72页 |
·测试现场概况 | 第54-57页 |
·测试仪器选择与测试方案设计 | 第57-59页 |
·测试结果与传播规律分析 | 第59-61页 |
·基于HHT变换的爆破振动信号分析 | 第61-68页 |
·基于小波变换的爆破振动信号分析 | 第68-72页 |
·深孔松动爆破地震波测试与分析 | 第72-82页 |
·工程概况 | 第72-73页 |
·爆破振动测试结果与分析 | 第73-82页 |
·不同场地爆破地震波特性测试与对比分析 | 第82-93页 |
·测试结果 | 第82-90页 |
·爆破地震波特性差异分析 | 第90-93页 |
·小结 | 第93-96页 |
5 爆破地震效应对巷道影响的数值分析 | 第96-144页 |
·FLAC~(3D)动力分析原理与方法 | 第96-99页 |
·基本原理 | 第96-98页 |
·求解方法及步骤 | 第98-99页 |
·数值计算参数与模型 | 第99-111页 |
·数值计算基本思路 | 第99-101页 |
·本构模型的选择 | 第101页 |
·边界条件与初始地应力 | 第101-104页 |
·阻尼的选取 | 第104-106页 |
·爆破地震波荷载的施加 | 第106-107页 |
·巷道模型建立与参数选取 | 第107-111页 |
·不同初始地应力的影响分析 | 第111-119页 |
·基本参数 | 第111-112页 |
·计算结果分析 | 第112-119页 |
·巷道断面的影响分析 | 第119-128页 |
·巷道围岩应力与位移分析 | 第120-125页 |
·支护结构内力与位移分析 | 第125-128页 |
·支护参数的影响分析 | 第128-134页 |
·锚杆长度的影响 | 第129-131页 |
·喷射混凝土厚度的影响 | 第131-134页 |
·巷道不同部位变形特征分析 | 第134-137页 |
·围岩塑性区的变化 | 第137-141页 |
·小结 | 第141-144页 |
6 爆破地震效应对巷道围岩松动范围的影响 | 第144-154页 |
·爆破动载作用下围岩裂隙扩展分析 | 第144-148页 |
·裂隙扩展起止条件 | 第145-146页 |
·中远区裂隙扩展范围计算 | 第146-148页 |
·围岩松动范围测试与分析 | 第148-153页 |
·测试原理与仪器选择 | 第148-149页 |
·测试方案 | 第149-150页 |
·测试结果与分析 | 第150-153页 |
·小结 | 第153-154页 |
7 爆破地震效应与爆炸能量的控制 | 第154-162页 |
·爆炸能量控制 | 第154-160页 |
·装药结构 | 第154-156页 |
·爆破参数 | 第156-158页 |
·微差延迟起爆 | 第158页 |
·周边控界爆破 | 第158-159页 |
·创造好的自由面 | 第159-160页 |
·支护结构方面 | 第160-161页 |
·小结 | 第161-162页 |
8 结论与展望 | 第162-166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162-164页 |
·创新点 | 第164页 |
·展望 | 第164-1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6-176页 |
致谢 | 第176-178页 |
作者简介及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178-1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