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1 引言 | 第7-17页 |
·研究背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7-9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7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7-9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主要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主要理论框架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·论文重点、创新点和难点 | 第14-15页 |
·论文重点 | 第14-15页 |
·论文难点 | 第15页 |
·论文创新点 | 第15页 |
·理论假设和基本思路 | 第15-17页 |
·理论假设 | 第15-16页 |
·基本思路 | 第16-17页 |
2 解放以来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的历史回顾、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7-30页 |
·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新疆维汉民族关系 | 第18-20页 |
·改革开放到新时期的新疆维汉民族关系 | 第20-24页 |
·新时期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的现状 | 第24-27页 |
·民族关系总体和睦,稳定是主流 | 第25页 |
·谋求公平公正共同发展是目标 | 第25-26页 |
·维汉个体互动频度加大,但缺乏广度与深度 | 第26页 |
·文化差异对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的影响依然存在 | 第26-27页 |
·国际敌对势力对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的影响不容忽视 | 第27页 |
·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 | 第27-30页 |
·新疆维汉民族关系发展中,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影响更突显 | 第27-28页 |
·新疆维汉民族关系发展中,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进一步拓展 | 第28-29页 |
·新疆维汉民族关系发展中,不可避免的矛盾与和谐共生 | 第29-30页 |
3 新时期影响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的因素分析 | 第30-42页 |
·维汉民族文化差异与民族关系 | 第31-35页 |
·民族语言 | 第31-33页 |
·宗教信仰 | 第33-34页 |
·风俗习惯 | 第34-35页 |
·民族心理与民族关系 | 第35-38页 |
·民族心理 | 第35-37页 |
·民族之间的相互评价 | 第37-38页 |
·社会交往与民族关系 | 第38-40页 |
·现代传媒的作用 | 第40-42页 |
4 构建和谐维汉民族关系的建议 | 第42-48页 |
·正确看待新疆维汉民族文化差异 | 第42-43页 |
·掌握维汉民族文化差异,营造宽容的文化环境 | 第42页 |
·既要尊重民族特性,更要强调维汉民族的共同性 | 第42-43页 |
·应妥善处理好宗教问题 | 第43页 |
·建立多维互动的民族政治机制 | 第43页 |
·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维汉民族间的交流与互动 | 第43-45页 |
·政府应当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| 第43-44页 |
·贴近群众生活的宣传才能激发心理上的共鸣 | 第44页 |
·政府应该为各民族群众提供民族文化活动场所 | 第44-45页 |
·政府应处理好民族交往需求加强与民族心理隔阂增强之间的矛盾 | 第45页 |
·认真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,并适时进行政策调整 | 第45页 |
·进一步重视新疆地区的民族文化教育工作和民族干部培养工作 | 第45-46页 |
·建立健全网络法律体系 | 第46-48页 |
结论 | 第48-49页 |
附录 | 第49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7-58页 |
后记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