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3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6页 |
·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6-19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成果 | 第19-2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0-23页 |
第二章 单光子计数探测概述 | 第23-42页 |
·单光子探测 | 第23-25页 |
·电荷耦合技术 | 第25-26页 |
·TCSPC | 第26-28页 |
·单光子计数探测器 | 第28-30页 |
·基于 MCP 的阳极探测器及其特点 | 第30-39页 |
·电阻阳极 | 第33-35页 |
·楔条形阳极 | 第35-36页 |
·延迟线阳极 | 第36-38页 |
·交叉条阳极 | 第38-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2页 |
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| 第42-78页 |
·VPCID 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| 第42-45页 |
·VPCID | 第45-53页 |
·输入窗 | 第45页 |
·光电阴极 | 第45-46页 |
·微通道板 | 第46-47页 |
·阳极 | 第47-53页 |
·电子读出系统 | 第53-56页 |
·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 | 第53-54页 |
·整形主放大器 | 第54-56页 |
·数据采集与处理 | 第56页 |
·VPCID 特性分析 | 第56-74页 |
·光子的量子特性 | 第57-58页 |
·光子的统计特性 | 第58-59页 |
·时间特性 | 第59-63页 |
·阳极二次电子发射特性 | 第63-64页 |
·电荷云空间分布特性 | 第64-66页 |
·噪声特性 | 第66-70页 |
·量子效率与动态范围 | 第70-7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第四章 VPCID 实验研究 | 第78-102页 |
·探测器结构 | 第78-79页 |
·一维 VPCID 成像实验 | 第79-82页 |
·二维 VPCID 成像实验 | 第82-83页 |
·VPCID 分辨率实验 | 第83-86页 |
·No.1 VPCID(@36×36, 30 p, n=2) | 第83-85页 |
·No.2 VPCID(@30×30, 20 p, n=2) | 第85-86页 |
·VPCID 成像性能研究 | 第86-95页 |
·长时间采集的图像漂移 | 第86-87页 |
·成像畸变 | 第87-89页 |
·MCP 输出面到阳极的距离与电压的影响 | 第89-90页 |
·MCP 增益电压对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| 第90-91页 |
·计数率对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| 第91-92页 |
·金阴极实验 | 第92-93页 |
·网格实验 | 第93-95页 |
·VPCID 标定实验 | 第95-99页 |
·计数灵敏度 | 第95-96页 |
·动态范围 | 第96-9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9-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02页 |
第五章 VPCID 理论研究 | 第102-136页 |
·VPCID 位置灵敏的理论计算 | 第102-112页 |
·电荷云中心计算 | 第102-103页 |
·一维游标阳极 | 第103-107页 |
·二维游标阳极 | 第107-112页 |
·VPCID 重影的理论计算 | 第112-129页 |
·重影现象 | 第112-113页 |
·重影的理论模型与相位条件 | 第113-118页 |
·重影的影响因素与修正 | 第118-120页 |
·相位起伏及其分布 | 第120-125页 |
·噪声传递模型 | 第125-12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28-129页 |
·VPCID 成像的蒙特卡罗模拟 | 第129-133页 |
·理论模型 | 第129-130页 |
·模拟结果与讨论 | 第130-133页 |
·VPCID 空间分辨率理论估计 | 第133-1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4-136页 |
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| 第136-139页 |
·全文总结 | 第136-137页 |
·工作展望 | 第137-139页 |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| 第139页 |
攻读博士期间专利申请情况 | 第139-140页 |
致谢 | 第1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