硫化矿石自燃的机理与倾向性鉴定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20页 |
·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10-12页 |
·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硫化矿石自燃机理研究的意义 | 第12页 |
·硫化矿石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研究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硫化矿石自燃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·国内外文献检索 | 第13-14页 |
·硫化矿石自燃机理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硫化矿石自燃倾向性鉴定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| 第16-17页 |
·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7-20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2 硫化矿石自燃机理研究 | 第20-37页 |
·硫化矿石自燃化学热力学机理与电化学机理 | 第20-23页 |
·化学热力学机理 | 第20-21页 |
·电化学机理 | 第21-23页 |
·硫化矿石自燃全过程分析 | 第23-35页 |
·破碎引发的物理化学变化 | 第24-25页 |
·物理吸附阶段 | 第25-32页 |
·燃烧阶段 | 第32-34页 |
·基于硫化矿石全过程分析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选择 | 第34-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3 硫化矿石自燃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7-59页 |
·含水率 | 第37-42页 |
·初始含水率 | 第37-40页 |
·含湿率 | 第40-42页 |
·温度 | 第42-46页 |
·破碎程度 | 第46-50页 |
·粒径与氧化速度关系 | 第46-47页 |
·不同粒径氧化速度实验分析 | 第47-50页 |
·硫化矿石产尘特性分析 | 第50-58页 |
·产尘特性概述 | 第50-51页 |
·产尘特性试验步骤及方法 | 第51页 |
·粒径分布规律所用模型 | 第51-58页 |
·R-R函数在硫化矿石自燃倾向性鉴定上的应用 | 第5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4 硫化矿石自燃倾向性鉴定实践应用与提高 | 第59-86页 |
·天马山硫金矿概况 | 第59页 |
·硫化矿石采样与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介绍与选择 | 第60-66页 |
·化学成分分析 | 第60-61页 |
·热量释放测试 | 第61-62页 |
·吸氧速度测试 | 第62-64页 |
·质量变化测试 | 第64页 |
·自燃点测定 | 第64-66页 |
·鉴定方法选择 | 第66页 |
·硫化矿石低温氧化性的测定和分析 | 第66-70页 |
·吸氧速度测定和分析 | 第66-68页 |
·水溶性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变化测定 | 第68页 |
·氧化增重率测定与分析 | 第68-70页 |
·矿样低温氧化性综合评价 | 第70页 |
·自热点和自燃点测定与分析 | 第70-72页 |
·自热点测试与分析 | 第70-71页 |
·自燃点测试与分析 | 第71-72页 |
·矿样自燃倾向性综合判定 | 第72-73页 |
·硫化矿石自燃点测定方法提高 | 第73-84页 |
·初始含水率对硫化矿石自燃点的影响 | 第73-81页 |
·基于初始含水率影响的硫化矿石自燃点测定技术分析 | 第81-8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4-86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86-89页 |
·论文主要研究结论 | 第86-87页 |
·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87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87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4页 |
附录 | 第94-114页 |
附录1:氧化增重率数据 | 第94-96页 |
附录2:自热点数据 | 第96-106页 |
附录3:自燃点数据 | 第106-112页 |
附录4:产尘性分析数据 | 第112-11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| 第114-115页 |
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| 第114页 |
参加旳科研项目及社会实践 | 第114-115页 |
致谢 | 第11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