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Summary | 第5-9页 |
前言 | 第9-12页 |
第一章 农田土壤呼吸特征及其限制因子 | 第12-1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土壤呼吸 | 第13-16页 |
·土壤呼吸日变化 | 第13-14页 |
·土壤呼吸季节变化 | 第14页 |
·土壤呼吸的限制因子 | 第14-16页 |
·土壤温度 | 第14-15页 |
·土壤水分 | 第15页 |
·作物生长 | 第15-16页 |
·间作系统与土壤呼吸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9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18页 |
·试区概况 | 第18-19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9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19-22页 |
·测定指标与公式计算 | 第22-28页 |
·土壤呼吸 | 第22-23页 |
·土壤温度 | 第23页 |
·土壤水分及其相关指标 | 第23-25页 |
·土壤储水量 | 第23页 |
·土壤水分移动势 | 第23-24页 |
·水分竞争 | 第24页 |
·水分恢复 | 第24页 |
·水分补给 | 第24页 |
·耗水量 | 第24-25页 |
·干物质累积 | 第25页 |
·产量与能量产量 | 第25-26页 |
·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,土壤水分和作物生长的模型 | 第26-27页 |
·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模型 | 第26页 |
·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模型 | 第26页 |
·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及作物生长模型 | 第26-27页 |
·水分利用效率和单位水能量产量 | 第27页 |
·作物碳排放量,单位水碳排放量及碳排放效率 | 第27-28页 |
·可持续评价指标 | 第28页 |
·统计分析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土壤呼吸日变化,季变化和碳排放 | 第29-35页 |
·土壤呼吸日变化 | 第29-30页 |
·土壤呼吸季节变化 | 第30-31页 |
·农田碳排放 | 第31-32页 |
附图表 | 第32-35页 |
第四章 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 | 第35-45页 |
·土壤温度 | 第35-39页 |
·土壤温度日变化 | 第35-36页 |
·土壤温度季节变化 | 第36页 |
·土壤温度年际变化 | 第36-39页 |
·土壤水分 | 第39-44页 |
·土壤水分时空动态 | 第39-40页 |
·土壤水分移动势 | 第40页 |
·土壤水分恢复 | 第40-44页 |
附表 | 第44-45页 |
第五章 生物量,产量和能量产量 | 第45-51页 |
·生物产量 | 第45-46页 |
·产量 | 第46页 |
·能量产量 | 第46-47页 |
·干物质累积 | 第47-48页 |
附表 | 第48-51页 |
第六章 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,土壤水分及作物生长的响应 | 第51-57页 |
·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模型 | 第51-52页 |
·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模型 | 第52页 |
·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及土壤水分模型 | 第52-53页 |
·土壤呼吸与干物质累积和土壤温度模型 | 第53-54页 |
附图表 | 第54-57页 |
第七章 水分利用效率和碳排放效率 | 第57-62页 |
·作物耗水量 | 第57页 |
·水分利用效率 | 第57-58页 |
·单位水能量产量 | 第58页 |
·单位水碳排放 | 第58-59页 |
·碳排放效率 | 第59页 |
附图表 | 第59-62页 |
第八章 讨论与结论 | 第62-70页 |
·间作系统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| 第62页 |
·间作系统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·间作系统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·间作系统对产量及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·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,土壤水分和干物质累积的响应 | 第65-67页 |
·间作系统对水分利用效率和碳排放效率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·总论 | 第68-69页 |
附表 | 第69-70页 |
结论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85页 |
Acknowledgements | 第85-86页 |
Prof. Huang Gaobao | 第86-88页 |
Prof. Chai Qiang | 第88-89页 |
Personal resume | 第89-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