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3页 |
前言 | 第13-14页 |
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| 第14-38页 |
一、传统中医对闭经的认识 | 第14-21页 |
1、古代文献中关于闭经的论述 | 第14-17页 |
2、著名老中医对闭经的论述 | 第17-21页 |
二、现代中医对闭经的认识与研究 | 第21-29页 |
1、闭经的主要病因 | 第21-22页 |
2、闭经的主要病理因素 | 第22-23页 |
3、闭经的主要病机 | 第23-24页 |
4、闭经的中医疗法 | 第24-29页 |
三、现代医学对功能性下丘脑闭经的认识 | 第29-35页 |
1、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的概念 | 第29页 |
2、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的诱发因素 | 第29-31页 |
3、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的发病机制 | 第31-32页 |
4、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的诊断 | 第32-33页 |
5、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的治疗 | 第33-35页 |
四、调肝法治疗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的立论依据 | 第35-38页 |
1、中医理论中肝与月经的关系探讨 | 第35-36页 |
2、功能性下丘脑闭经与肝相关的病机改变 | 第36-38页 |
第二部分 功能性下丘脑闭经的证侯分布研究 | 第38-51页 |
一、研究方案 | 第38-40页 |
1、研究对象 | 第38页 |
2、诊断标准 | 第38-39页 |
3、病例选择 | 第39-40页 |
4、研究方法 | 第40页 |
5、观察指标 | 第40页 |
6、统计学处理 | 第40页 |
二、研究结果 | 第40-48页 |
1、功能性下丘脑闭经的主证证候分布情况 | 第40-41页 |
2、功能性下丘脑闭经的相兼证候分布情况 | 第41-42页 |
3、功能性下丘脑闭经的不同主证相兼证候分布情况 | 第42-46页 |
4、功能性下丘脑闭经主证证侯分布相关因素分析 | 第46-48页 |
三、讨论 | 第48-51页 |
1、功能性下丘脑闭经主要证候分布情况的分析 | 第48-49页 |
2、功能性下丘脑闭经相兼证候分布情况的分析 | 第49页 |
3、功能性下丘脑闭经的不同主证相兼证候分布情况的分析 | 第49-50页 |
4、功能性下丘脑闭经主证证侯分布相关因素的探讨 | 第50-51页 |
第三部分 调肝法治疗功能性下丘脑闭经的临床研究 | 第51-67页 |
一、研究方案 | 第51-56页 |
1、研究对象 | 第51页 |
2、诊断标准 | 第51-52页 |
3、病例选择 | 第52-53页 |
4、研究方法 | 第53-54页 |
5、观查指标 | 第54-55页 |
6、统计学处理 | 第55-56页 |
二、研究结果 | 第56-64页 |
1、调肝法针药结合治疗后的综合疗效 | 第56页 |
2、调肝法针药结合综合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| 第56-58页 |
3、调肝法针药结合治疗后证侯改善情况 | 第58-60页 |
4、调肝法针药结合治疗前后FSH、LH值的比较 | 第60-62页 |
5、调肝法针药结合治疗前后基础体温(BBT)情况的比较 | 第62-64页 |
三、讨论 | 第64-67页 |
1、调肝法针药结合治疗后综合疗效评价 | 第64页 |
2、调肝法针药结合综合疗效相关因素讨论 | 第64-65页 |
3、调肝法针药结合治疗后证侯改善情况分析 | 第65页 |
4、调肝法针药结合治疗前后FSH、LH值的比较分析 | 第65页 |
5、调肝法针药结合治疗前后基础体温(BBT)情况的比较分析 | 第65-67页 |
结论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个人简介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