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归饮子方加味外洗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肛周湿疹的疗效观察
目录 | 第1-7页 |
中文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| 第10-20页 |
1. 中医学对肛周湿疹的认识 | 第10-13页 |
·病名 | 第10页 |
·病因病机 | 第10-11页 |
·治则治法 | 第11-13页 |
2. 西医学对肛周湿疹的认识 | 第13-16页 |
·概念 | 第13-14页 |
·病因及发病机制 | 第14页 |
·分期及临床表现 | 第14-15页 |
·治疗 | 第15-16页 |
3. 关于肛周湿疹的特殊性 | 第16-17页 |
4. 关于熏洗疗法的认识 | 第17-20页 |
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| 第20-30页 |
1. 研究对象 | 第20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诊断标准 | 第20页 |
·纳入标准 | 第20-21页 |
·排除标准 | 第21页 |
·中止试验标准 | 第21页 |
·观察疗程 | 第21页 |
3. 试验方法 | 第21-24页 |
·试验组 | 第21-22页 |
·对照组 | 第22页 |
·观察指标 | 第22-23页 |
·疗效评定 | 第23-24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24页 |
4. 数据统计 | 第24-30页 |
·基线可比性的判断 | 第24-25页 |
·主要观察指标 | 第25-28页 |
·安全性观察 | 第28页 |
·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28-30页 |
第三部分 讨论 | 第30-37页 |
1. 选择28天为观察疗程的原因 | 第30页 |
2. 当归饮子方及药的讨论 | 第30-34页 |
·当归饮子方的组方及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古代中医对组方成分的应用 | 第31-32页 |
·现代药理对组方成分的探讨 | 第32-34页 |
3. 中医疗法所存在的问题 | 第34-35页 |
4. 心理精神因素对湿疹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第四部分 结语 | 第37-39页 |
1. 结论 | 第37页 |
2. 问题与展望 | 第37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2页 |
附录 | 第42-4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44-45页 |
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