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结构论文

双塔高层柔性连体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及工程设计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1 绪论第9-18页
   ·引言第9-11页
   ·连体结构的组成、分类及受力特点第11-12页
     ·连体结构的组成第11页
     ·连体结构的分类第11页
     ·连体结构受力特点第11-12页
   ·连体结构的震害第12-13页
   ·连体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·计算模型及理论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振动控制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·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第16-18页
2 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及工程概况第18-28页
   ·引言第18页
   ·静力阶段第18页
   ·反应谱阶段第18-21页
     ·反应谱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·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注意事项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反应谱法的优缺点第21页
   ·时程分析法第21-23页
     ·时程分析原理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地震波的选择第22页
     ·恢复力模型的确定第22-23页
     ·时程分析法优缺点第23页
   ·静力弹塑性分析(Push-over)第23-24页
     ·Push-over 分析原理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方法的优缺点第24页
   ·柔性连体结构的时程分析第24-26页
     ·双塔连体结构振动方程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比例粘滞阻尼的建立(Rayleigh 阻尼)第25页
     ·直接积分法第25-26页
   ·计算软件及工程概况第26-27页
     ·计算软件介绍第26-27页
     ·结构整体模型建立第27页
     ·工程概况第2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7-28页
3 连接方式对双塔连体高层地震响应的影响第28-48页
   ·引言第28页
   ·连体结构连接形式第28-30页
     ·刚性连接第28-29页
     ·铰接连接第29页
     ·滑动连接第29页
     ·弹性连接第29-30页
   ·连接体的不同连接方案第30页
   ·不同连接方案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分析第30-46页
     ·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第30-38页
     ·结构楼层最大位移对比第38-39页
     ·结构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对比第39-41页
     ·结构楼层剪力对比第41-44页
     ·结构基底剪力对比第44-45页
     ·钢桁架内力对比第45-4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6-48页
4 连接支座刚度对柔性连体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及常用柔性连接支座第48-71页
   ·柔性连接支座的模拟第48-49页
   ·连接支座水平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第49-60页
     ·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第50页
     ·对结构楼层最大位移的影响第50-52页
     ·对结构层间位移的影响第52-54页
     ·对结构基底剪力的影响第54-56页
     ·对桁架内力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  ·支座的轴力、剪力及位移响应第57-58页
     ·支座耗能第58-60页
   ·常用柔性连体结构连接支座分析第60-70页
     ·工作原理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常用柔性连接支座类型第61-68页
     ·柔性连接支座特性及优缺点总结第68-7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0-71页
5 双塔高层柔性连体结构水平地震响应分析第71-91页
   ·小震时程分析第71-82页
     ·顶点最大位移分析第73-75页
     ·加速度响应分析第75-76页
     ·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验算第76-78页
     ·结构基底剪力分析第78页
     ·支座地震响应分析第78-80页
     ·连接体与主体结构碰撞可能性分析第80-82页
   ·中震时程分析第82-84页
     ·支座地震响应第82页
     ·支座耗能第82-83页
     ·重要部位中震弹性设计第83-84页
   ·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第84-86页
     ·动力弹塑性分析相关参数输入第84页
     ·恢复力模型第84页
     ·计算结果第84-86页
     ·抗震性能评估第86页
   ·柔性连体结构简化设计方法分析第86-89页
     ·简化模型与整体模型对比第87-88页
     ·连廊单独建模及整体建模计算第88-8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9-91页
6 结论及展望第91-93页
   ·结论第91-92页
   ·展望第92-93页
致谢第93-94页
参考文献第94-98页
附录第98页

论文共9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风景名胜区影响下的华阴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
下一篇:西咸新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