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目录 | 第8-11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1-27页 |
| ·引言 | 第11-12页 |
| ·VOCs 的来源及危害 | 第12-14页 |
| ·VOCs 的来源 | 第12-13页 |
| ·VOCs 的危害 | 第13-14页 |
| ·传统 VOCs 控制技术简介 | 第14-19页 |
| ·吸收法 | 第14-15页 |
| ·吸附法 | 第15-16页 |
| ·燃烧法 | 第16-17页 |
| ·冷凝法 | 第17-18页 |
| ·生物法 | 第18-19页 |
| ·膜分离法 | 第19页 |
| ·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简介 | 第19-22页 |
| ·概述 | 第19页 |
| ·电子束照射法 | 第19-20页 |
| ·电晕放电法 | 第20-21页 |
| ·介质阻挡放电法 | 第21-22页 |
| ·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光催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22-26页 |
| ·联合技术作用机理 | 第22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22-26页 |
| ·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6页 |
| ·课题来源 | 第26页 |
| ·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| 第2章 实验装置及方法 | 第27-35页 |
| ·实验原料与仪器 | 第27-28页 |
| ·实验工艺流程 | 第28页 |
| ·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 | 第28-30页 |
| ·实验电源及采样电路 | 第30-32页 |
| ·实验电源 | 第30页 |
| ·采样电路 | 第30-32页 |
| ·实验分析方法及评价指标 | 第32-34页 |
| ·甲苯分析方法及评价指标 | 第32-34页 |
| ·臭氧分析方法及评价指标 | 第3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第3章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光催化降解甲苯的实验研究 | 第35-47页 |
| ·催化剂负载及表征 | 第35-39页 |
| ·载体和负载方法的选择 | 第35-38页 |
| ·BaTiO_3/γ-Al_2O_3、TiO_2/γ-Al_2O_3、BaTiO_3-TiO_2/γ-Al_2O_3三种催化剂的负载及表征 | 第38-39页 |
| ·不同类型催化剂对甲苯降解过程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| ·不同类型催化剂对甲苯降解率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| ·不同类型催化剂对甲苯降解的能量效率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| ·BaTiO_3与 TiO_2质量比对甲苯降解过程的影响 | 第41-45页 |
| ·BaTiO_3与 TiO_2质量比对甲苯降解率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| ·BaTiO_3与 TiO_2质量比对甲苯降解的能量效率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| 第4章 最优 BaTiO_3-TiO_2/γ-Al_2O_3催化剂降解甲苯的正交实验研究 | 第47-55页 |
| ·最优 BaTiO_3-TiO_2/γ-Al_2O_3催化剂降解甲苯的正交实验 | 第47-49页 |
| ·正交实验因素水平确定 | 第47-48页 |
| ·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8-49页 |
| ·影响甲苯降解率的单因素实验 | 第49-53页 |
| ·有效放电区长度对甲苯降解率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| ·催化剂填充长度对甲苯降解率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| ·气体流速对甲苯降解率的影响 | 第51页 |
| ·施加电压对甲苯降解率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| ·频率对甲苯降解率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| 第5章 甲苯降解产物及反应机理分析 | 第55-69页 |
| ·反应产物分析 | 第55-59页 |
| ·气相色谱检测分析 | 第55-56页 |
| ·GC-MS 检测分析 | 第56-57页 |
| ·FT-IR 检测分析 | 第57-59页 |
| ·臭氧产生量分析 | 第59-61页 |
| ·施加电压对臭氧浓度的影响 | 第60页 |
| ·催化剂对臭氧浓度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| ·BaTiO_3-TiO_2/γ-Al_2O_3催化剂表面结构变化分析 | 第61-63页 |
| ·联合技术降解甲苯的反应机理分析 | 第63-65页 |
| ·等离子体反应为一级反应时污染物降解速率常数的确定 | 第65-6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6-69页 |
| 第6章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小武基恶臭气体中试试验 | 第69-77页 |
| ·试验工艺流程 | 第70-71页 |
| ·低温等离子体设备 | 第71页 |
| ·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| 第71-72页 |
| ·除臭机理分析 | 第72-73页 |
| ·电场强度对恶臭气体降解率的影响 | 第73-74页 |
| ·风量对恶臭气体降解率的影响 | 第74页 |
| ·反应产物分析 | 第74-7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5-77页 |
| 结论和展望 | 第77-81页 |
| 结论 | 第77-78页 |
| 展望 | 第78-8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1-87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7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| 第87-89页 |
| 致谢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