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生物质炭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苯酚废水吸附的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9页
致谢第9-16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6-29页
   ·活性炭的概述第16-18页
     ·引言第16页
     ·活性炭的分类第16-17页
     ·活性炭的性质第17页
     ·活性炭的应用第17-18页
   ·活性炭的制备方法第18-22页
     ·物理活化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化学活化法第19-21页
     ·化学物理活化法第21页
     ·其他活化法第21-22页
   ·活性炭吸附理论第22-24页
     ·活性炭表面吸附作用第22-23页
     ·气体等温吸附线的类型及其解析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·生物质炭的研究状况第24-27页
     ·生物质炭的概述第25-26页
     ·生物质炭的应用第26-27页
     ·结语与展望第27页
   ·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27-29页
     ·本课题研究内容第27-28页
     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8-29页
第二章 实验部分第29-33页
   ·实验材料及化学试剂第29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第29页
     ·化学试剂第29页
   ·实验仪器第29-30页
   ·生物质炭粉活性炭的制备第30-33页
     ·实验操作步骤第30页
     ·生物质炭活性炭吸附性能研究及表征方法第30-33页
第三章 氯化锌活化法制备生物质炭活性炭及表征第33-54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第33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及实验试剂第33页
     ·生物质炭活性炭的制备第33-34页
   ·单因素实验第34-37页
     ·氯化锌溶液质量分数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固液比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第35页
     ·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·活化温度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·响应面实验的结果与分析第37-47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建立及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·因素交互作用对响应值影响的曲面图与等高线图第41-46页
     ·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第46-47页
   ·活性炭的表征第47-52页
     ·XRD 测定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 ·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第48-51页
     ·样品表面形貌(SEM)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 ·红外光谱(FT-IR)分析第5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2-54页
第四章 KOH 活化法制备生物质炭活性炭及表征第54-70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54-55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第54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及实验试剂第54页
     ·生物质炭活性炭的制备第54-55页
   ·单因素实验第55-57页
     ·碱炭比对生物质炭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第55-56页
     ·活化时间对生物质炭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第56页
     ·活化温度对生物质炭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·响应面实验的结果与分析第57-64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第58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建立及分析第58-61页
     ·因素交互作用对响应值影响的曲面图与等高线图第61-64页
     ·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第64页
   ·活性炭的表征第64-68页
     ·XRD 测定分析第64-65页
     ·比表面积和孔分析第65-67页
     ·样品表面形貌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 ·红外光谱(FT-IR)分析第6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8-70页
第五章 活性炭吸附苯酚废水的研究第70-76页
   ·主要试剂与仪器第70页
   ·实验内容第70-71页
     ·苯酚标准液的配制第70页
     ·苯酚标准曲线的绘制第70页
     ·吸附实验第70-71页
   ·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1-75页
     ·振荡时间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第71-72页
     ·活性炭用量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第72-73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第73页
     ·pH 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第73-74页
     ·苯酚初始浓度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第74-75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7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5-76页
第六章 结论与展望第76-78页
   ·结论第76-77页
   ·展望第77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2-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情景分析法在城市规划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中的预测研究--以安庆市为例
下一篇:铜陵惠溪河水体沉积物与滨岸土壤重金属形态及污染风险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