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英文缩写词 | 第9-1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7-41页 |
·CONSTANS (CO)及 CONSTANS-LIKEs (COLs)的研究进展 | 第17-19页 |
·CONSTANS 基因家族分类 | 第17页 |
·CONSTANS (CO) | 第17页 |
·COLs 的功能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·COL1 与 COL2 的研究进展 | 第18-19页 |
·避荫反应 | 第19-25页 |
·避荫的介绍 | 第19-20页 |
·避荫反应综合症 | 第20页 |
·光受体调节避荫反应 | 第20-24页 |
·其它参与避荫的信号 | 第24-25页 |
·蓝光受体的介绍 | 第25-29页 |
·隐花色素 | 第25-27页 |
·隐花色素相互作用的蛋白及其信号转导途径 | 第27-29页 |
·趋光色素 (PHOTOTROPINs) | 第29-30页 |
·LOV/F-box/Kelch 结构的蓝光受体 (ZTL, FKF, LKP2) | 第30-31页 |
·26S 蛋白酶体的介绍 | 第31-38页 |
·泛素/26S 蛋白酶体途径的组成 | 第31页 |
·泛素 (Ubiquitin, Ub) | 第31-32页 |
·26S 蛋白酶体 | 第32-33页 |
·E1,泛素激活酶 (ubiquitin activating enzyme, E1) | 第33页 |
·E2,泛素结合酶 (ubiquitin conjugating enzyme, E2) | 第33页 |
·E3,泛素蛋白连接酶 (ubiquitin-protein ligating enzyme, E3) | 第33-38页 |
·韧皮部凝集素 PP2 (Phloem Protein 2)蛋白 | 第38-41页 |
·比较葫芦、芹菜、拟南芥 PP2 蛋白 | 第38-39页 |
·拟南芥韧皮部凝集素 PP2 (Phloem Protein 2)蛋白 | 第39-41页 |
第2章 过量表达 CONSTANS-LIKE 7 在长日条件下影响拟南芥开花 | 第41-50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1-43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1-43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3-49页 |
·在长日下过量表达 COL7 抑制拟南芥开花 | 第43-45页 |
·过量表达 COL7 抑制开花是通过下调 CO 与 FT 的表达 | 第45页 |
·在维管束中能检测到 COL7 的表达 | 第45-46页 |
·COL7 编码一个核定位蛋白及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 | 第46-47页 |
·COL7 的表达受生物钟及光调控 | 第47-49页 |
·讨论 | 第49-50页 |
第3章 CONSTANS-LIKE 7 在拟南芥里参与调节分枝以及避荫反应 | 第50-59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0-51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50-51页 |
·RNA 的提取以及分析 | 第51页 |
·载体构建以及植物转化 | 第51页 |
·免疫印迹 (Western blotting) | 第5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1-58页 |
·在低密度种植条件下 COL7 促进分枝 | 第51-53页 |
·COL7 在低比值的 R/FR 的光下参与调节下胚轴 | 第53-54页 |
·COL7 mRNA 及蛋白响应低比值的 R/FR | 第54-56页 |
·COL7 在低比例的 R/FR 条件下促进 PIL1 的表达 | 第56-58页 |
·讨论 | 第58-59页 |
第4章 CONSTANS-LIKE 7过量表达降低白光和蓝光下拟南芥幼苗花青素及叶绿素的含量 | 第59-64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9-60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59页 |
·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测定 | 第59-6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0-62页 |
·COL7 过量表达导致拟南芥幼苗在白光和蓝光下黄化 | 第60页 |
·COL7 过量表达降低白光和蓝光下拟南芥幼苗中花青素和叶绿素的含量 | 第60-61页 |
·盐胁迫加剧蓝光下 COL7 过量表达幼苗黄化现象 | 第61-62页 |
·盐胁迫影响蓝光下幼苗中花青素和叶绿素的含量 | 第62页 |
·讨论 | 第62-63页 |
·结论 | 第63-64页 |
第5章 F-BOX OF FLOWERING 1 (FOF1) 参与调控拟南芥开花 | 第64-80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64-68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64页 |
·载体构建 | 第64-65页 |
·植物转化及 GUS 染色 | 第65页 |
·蛋白提取缓冲液 | 第65页 |
·进化树分析 | 第65页 |
·LUC 荧光拍摄及分析 | 第65页 |
·RNA 的提取以及分析 | 第65页 |
·GFP 荧光信号的检测 | 第65页 |
·免疫荧光信号亚细胞定位 | 第65-66页 |
·免疫印迹 (western blot) | 第66-6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8-79页 |
·PP2-B 家族基因 | 第68-71页 |
·FOF1 是调控拟南芥开花的负调控因子 | 第71-75页 |
·FOF1 可以在细胞核内被检测到 | 第75-76页 |
·PP2-B 家族基因在 fof1-cs 的表达 | 第76-77页 |
·FOF1 的表达分析 | 第77-78页 |
·FOF1 抑制开花是通过抑制 FT 的表达 | 第78-79页 |
·讨论 | 第79-80页 |
第6章 FOF1 与 CIB1 相互作用 | 第80-88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80-83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80页 |
·酵母杂交 | 第80-81页 |
·表达蛋白载体及诱导纯化 | 第81页 |
·体外 IP 实验 | 第81-82页 |
·Split-LUC 载体及瞬时表达 | 第82页 |
·LUC 活性测量 | 第82-83页 |
·免疫共沉淀 (CO-IP)实验 | 第83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83-87页 |
·FOF1 与 CIB1 在酵母里相互作用 | 第83-84页 |
·FOF1 与 CIB1 在体外相互作用 | 第84-86页 |
·FOF1 与 CIB1 在植物体内相互作用 | 第86-87页 |
·讨论 | 第87-88页 |
第7章 FOF1 促进 CIB1 降解 | 第88-96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88-90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88页 |
·酵母菌株 | 第88页 |
·GAL4 系统 | 第88-90页 |
·免疫印迹 (western blot) | 第9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90-95页 |
·CIB1 在蓝光下稳定 | 第90-91页 |
·CIB1 的降解是通过 26S 蛋白酶体 | 第91-92页 |
·FOF1 是 SCF 的组分之一 | 第92页 |
·FOF1 促进 CIB1 的降解 | 第92-94页 |
·CIB1 促进 fof1-cs 开花 | 第94-95页 |
·讨论 | 第95-96页 |
第8章 ZTL 稳定 CIB1 的分子机理 | 第96-104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96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96页 |
·酵母双杂交 | 第96页 |
·免疫印迹 (western blot) | 第96页 |
·免疫共沉淀 (CO-IP) | 第96页 |
·LUC 活性测量 | 第96页 |
·LUC 荧光拍摄及分析 | 第9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96-103页 |
·CIB1 与 FOF1 在连续光照下具有相反的波形 | 第96-97页 |
·ZTL 稳定 CIB1 | 第97-99页 |
·FOF1 与 ZTL 在酵母里相互作用 | 第99-100页 |
·FOF1 与 ZTL 在植物体内相互作用 | 第100-101页 |
·ZTL 稳定 CIB1 蛋白的机理 | 第101-103页 |
·讨论 | 第103-104页 |
结论 | 第104-106页 |
附件 | 第106-10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9-129页 |
致谢 | 第129-130页 |
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13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