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园艺论文--果树园艺论文--热带及亚热带果类论文--芒果论文

杧果(Mangifera indica L.)反季节生产中胚胎败育机理的研究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4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4-31页
   ·引言第14页
   ·反季节生产技术及其对于树体的影响第14-16页
     ·反季节杧果生产技术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反季节生产技术对于树体的影响第15-16页
   ·胚胎败育的研究进展第16-29页
     ·胚胎学研究第16-18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于胚胎败育的影响第18-20页
     ·激素对于胚胎败育的影响第20-25页
     ·多胺对于胚胎败育的影响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抗氧化物酶与胚胎败育的关系第26-27页
     ·营养物质对胚胎败育的影响第27-28页
     ·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在果树学的应用第28-29页
   ·生产中降低果实胚胎败育的措施第29页
   ·本研究的目的、内容与意义第29-31页
     ·目的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30页
     ·意义第30-31页
第二章 乙烯利和硝酸钾催花对于胚胎败育的影响第31-41页
   ·材料和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31页
     ·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2-39页
     ·硝酸钾和乙烯利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·硝酸钾和乙烯利对 C/N 比值的影响第33-35页
     ·硝酸钾和乙烯利对内源激素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·硝酸钾和乙烯利对开花时间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 ·硝酸钾和乙烯利处理对两性花比例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·硝酸钾和乙烯利处理对花序长度的影响第38页
     ·硝酸钾和乙烯利处理对大果(胚胎正常果实)比例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·讨论第39-41页
     ·催花机理的研究第39页
     ·催花对于大果比例的影响第39-41页
第三章 花器官和胚胎结构对于胚胎败育的影响第41-54页
   ·材料和方法第41-43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41-42页
     ·方法第42-43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43-51页
     ·雌蕊结构的观察第43-45页
     ·雄蕊发育第45-47页
     ·胚胎败育的时期第47-48页
     ·胚胎发育超级显微结构的观察第48-51页
   ·讨论第51-54页
     ·花器官发育异常对于胚胎败育的影响第51-52页
     ·胚胎败育时期第52页
     ·扫描电镜下正常和败育胚胎的显微结构差异第52-53页
     ·投射电镜下正常和败育胚胎的显微结构差异第53-54页
第四章 杧果胚发育与内源激素的关系第54-60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54-55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54-55页
     ·果实发育及其内源激素含量的研究方法第55页
   ·结果分析第55-58页
     ·胚胎发育于果实体积的关系第55页
     ·胚胎正常与败育的果实性状比较第55-56页
     ·杧果的果实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第56-58页
     ·激素平衡关系与果实发育的关系第58页
   ·讨论第58-60页
第五章 杧果胚发育与多胺的关系第60-65页
   ·材料和方法第60-61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60页
     ·多胺的测定方法第60-61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61-63页
     ·Put 含量第61页
     ·Spd 含量第61-62页
     ·Spm 含量第62-63页
     ·果实中 Spm/Put、(Spd+Spm)/Put 比值的变化第63页
   ·讨论第63-65页
第六章 杧果胚胎败育抑制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差异基因的表达分析第65-75页
   ·材料和方法第65-66页
     ·试验材料和试剂第65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65-66页
   ·结果和分析第66-73页
     ·杧果正常和败育胚胎总 RNA 的质量检测第66页
     ·SMART cDNA 的合成第66-68页
     ·消减杂交以及单克隆检测第68-69页
     ·SSH 文库差异表达基因的总体特征第69-70页
     ·差异表达的基因功能性分类第70-71页
     ·差异基因的半定量 RT-PCR 分析第71-73页
   ·讨论第73-75页
第七章 提高坐果率和大果率的措施第75-79页
   ·材料和方法第75-76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75页
     ·方法第75-76页
   ·结果分析第76-77页
     ·对‘台农一号’坐果率及大果率的影响第76页
     ·对‘金煌’坐果率及其大果率的影响第76-77页
   ·讨论第77-79页
第八章 结论第79-80页
本研究创新点第80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93页
致谢第93-95页
作者简介第95页

论文共9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2种美人蕉属植物对镉的积累及其耐受生理机制的研究
下一篇:相变蓄热材料研发及在日光温室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