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6页 |
1. 绪论 | 第16-20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6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6-17页 |
·文章结构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18-19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19-20页 |
2. 相关文献综述 | 第20-32页 |
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方面 | 第20-24页 |
·关于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变化的相关研究 | 第20-21页 |
·关于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 | 第21-24页 |
·金融发展 | 第24-27页 |
·供给主导型 | 第25-26页 |
·混合型观点 | 第26-27页 |
·无关型 | 第27页 |
·非正规金融 | 第27-30页 |
·文献述评 | 第30-32页 |
3. 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相关理论及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持有状况分析 | 第32-39页 |
·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相关理论 | 第32-35页 |
·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| 第32-33页 |
·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 | 第33页 |
·弗里德曼的资产选择理论 | 第33-34页 |
·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| 第34-35页 |
·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总量和结构分析 | 第35-37页 |
·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总量情况 | 第35-36页 |
·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结构情况 | 第36-37页 |
·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组合的相异性 | 第37-39页 |
4. 模型设定和变量描述 | 第39-49页 |
·计量经济模型简介 | 第39-42页 |
·离散选择模型(Probit模型) | 第39-40页 |
·审查回归模型(Tobit模型) | 第40-42页 |
·模型设定 | 第42-43页 |
·变量描述 | 第43-46页 |
·金融发展水平 | 第43-44页 |
·风险偏好 | 第44页 |
·财富规模、性别 | 第44-45页 |
·自有住房 | 第45页 |
·年龄 | 第45-46页 |
·受教育程度 | 第46页 |
·其他变量 | 第46页 |
·主要回归变量均值分析 | 第46-49页 |
5.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49-59页 |
·正规金融市场 | 第49-55页 |
·正规金融市场参与情况分析 | 第49-52页 |
·风险资产占比情况分析 | 第52-55页 |
·非正规金融市场 | 第55-59页 |
·非正规金融市场参与情况分析 | 第56-57页 |
·非正规金融市场资产配置 | 第57-59页 |
6. 模型稳健性检验 | 第59-66页 |
·正规金融市场稳健性检验 | 第59-62页 |
·正规金融市场参与情况稳健性检验 | 第59-61页 |
·正规金融市场资产配置情况稳健性检验 | 第61-62页 |
·非正规金融市场稳健性检验 | 第62-66页 |
·非正规金融市场参与情况稳健性检验 | 第62-63页 |
·非正规金融市场资产配置情况稳健性检验 | 第63-66页 |
7. 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66-71页 |
·结论 | 第66页 |
·政策建议 | 第66-71页 |
·加快资本市场建设,优化金融投资环境 | 第67-68页 |
·强化全方位、多层次金融体系建设 | 第68页 |
·加快金融创新步伐,丰富居民投资品种 | 第68-69页 |
·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教育,增强居民投资意识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6页 |
后记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