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3页 |
1. 前言 | 第13-20页 |
·研究问题的意义 | 第13-15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5-17页 |
·关于《多德-弗兰克法案》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 | 第15-17页 |
·对于我国金融衍生品的研究综述 | 第17页 |
·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7-20页 |
·本文主要内容 | 第17-18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资料数据 | 第19-20页 |
2. 《多德-弗兰克法案》内容阐述及分析 | 第20-30页 |
·多德-弗兰克法案的立法背景 | 第20-23页 |
·《多德-弗兰克法案》的主要内容 | 第23-26页 |
·三大核心内容 | 第23-24页 |
·《多德-弗兰克法案》的七大主要措施 | 第24-26页 |
·对《多德-弗兰克法案》的评价 | 第26-28页 |
·《多德-弗兰克法案》还有待完善 | 第26-27页 |
·《多德-弗兰克法案》证明了美国金融监管彻底改革的决心 | 第27页 |
·《多德-弗兰克法案》的争议 | 第27-2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8-30页 |
3.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与利率衍生品关系 | 第30-45页 |
·国外利率市场化与利率衍生品相互影响概况 | 第30-33页 |
·美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利率衍生产品的发展 | 第30-32页 |
·日本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利率衍生产品的发展 | 第32-33页 |
·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与利率衍生品需求 | 第33-41页 |
·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| 第33-37页 |
·中美银行盈利来源比较 | 第37-41页 |
·我国利率衍生产品发展进程 | 第41-42页 |
·利率衍生品与利率市场化相互影响 | 第42-4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4. 《多德-弗兰克法案》对我国利率衍生品的影响 | 第45-52页 |
·《多德-弗兰克法案》对我国银行业影响 | 第45-47页 |
·对我国银行业海外经营将产生较大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对我国银行业国内经营产生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法案中涉及对衍生产品加强监管的内容 | 第47页 |
·对我国利率衍生产品的影响的理论分析 | 第47-51页 |
·多德法案的域外管辖指引 | 第48-50页 |
·多德法案域外管辖指引对中资银行利率掉期业务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本章总结 | 第51-52页 |
5. 实证研究 | 第52-63页 |
·变量说明 | 第52-54页 |
·模型建立 | 第54页 |
·实证研究结果 | 第54-60页 |
·变量描述性统计 | 第55-56页 |
·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 | 第56页 |
·回归模型协整检验——E-G两步法 | 第56-58页 |
·格兰杰因果检验 | 第58-59页 |
·误差修正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法案具体内容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60-61页 |
·模型和变量设定 | 第60-61页 |
·实证结果及分析 | 第61页 |
·实证结果分析 | 第61-62页 |
·本章总结 | 第62-63页 |
6. 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 | 第63-71页 |
·中国银行业现阶段任务 | 第63-64页 |
·对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| 第64-65页 |
·《多德-弗兰克法案》对我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启示 | 第65-68页 |
·对我国利率衍生品发展展望 | 第68-69页 |
·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展望 | 第69页 |
·本章总结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4页 |
后记 | 第74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8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| 第78页 |